中西医结合临床-北京地坛医院重点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本学科主要研究应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断、治疗的临床问题。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索应用中医药治疗各科疾病的机制与方法的问题。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皮肤病学、肿瘤医学、肛肠病学、急诊科学。 三、研究方向 1.临床各科重大疾病、疑难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2.急症、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科学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8.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共7.5学分 外语(英语) 90学时 4.0学分 自然辨证法 54学时 2.0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 36学时 1.5学分 2.必选课 至少4门 至少6.5学分 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 65学时 3.0学分 医学科研方法学(科学型) 36学时 1.5学分 生命科学理论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分子生物学临床进展 32学时 1.5学分 免疫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18学时 1.0学分 实验技术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一门,至少1.0学分,由导师与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从以下几门课程中选择: 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54学时 2.0学分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实验基本技术 16学时 1.0学分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42学时 2.0学分 实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54学时 3.0学分 现代生物研究技术—大型仪器使用介绍 54学时 3.0学分 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 18学时 1.0学分 3.选修课 4.0学分 选修课为本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所选修的课程,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研究生具体情况在培养计划中注明。 六、临床工作要求 1.目的:培养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了解本学科(中西医结合)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各项检查治疗技术(包括中医的四诊、西医的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用药等基本功)。 2.临床能力训练:结合课题研究在二级科室范围内学习6个月(至少轮转2个相关专业,时间:第二学期)。 七、学位论文要求 见总则。 八、学位评定与授予 见总则。 九、培养方式与要求 见总则。 十、主要参考书刊: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 4、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学. 江苏: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 5、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 6、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7、郁仁存.中医肿瘤学(上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8、王忆勤.中医辨证学.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见总则 二、学科简介 同前,略。 三、研究方向 1.临床各科重大疾病、疑难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防治; 2.急症、危重症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防治。 3.重大、疑难疾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规范方案的研究,中医干预及疗效评价研究。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见总则 五、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专业学位硕士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15.0学分。 1.公共必修课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