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做020必须警惕的三大死亡大坑
O2O是一个风口,2015年这股风依然会强劲。我也做过O2O,百度爱乐活,有过惨痛的教训。这是我心目中做O2O必须警惕的三大死亡大坑:
1、做O2O一上来就做平台的必死,必须聚焦,必须微创新,必须找到一针捅破天那一根针。比如,O2O到目前为止,有三个市场已经是10亿美元级,一个是打车软件,一个是团购,一个是电影票。
2、做O2O很拼脏活累活能力,换句话说,很拼运营能力,这些死亡名单的企业中,很多方向还不错,大多死在运营不给力上。即便上腾讯这种产品力很强悍的公司,母公司做O2O都不太给力,就是缺这种脏活累活的运营。
3、做O2O要拼流量获取能力,O2O的本质也是流量,而且是持续、高效的获取流量的能力,从用户角度一定是高频消费,从公司角度一定是擅长低成本获取流量。雕爷是O2O高手,他告诉我项目选型时有20多个项目,最后选了美甲,为什么?一是高频,二是美甲有自媒体传播的属性。你看,家装类O2O为何死的那么多,就是因为太过低频。
互联网公司做O2O的劣势,反倒是传统企业做O2O的优势。2015年会成为传统企业O2O的逆袭之年吗?
===O2O大坑的分割线:
来源:i黑马 文:刘惜墨
说在先前的话,什么是O2O?
O2O定义不同,理解也会有偏差。1.0版本,即online to offline and offline to online。基本上涉及到线上线下运行的项目基本都可称之为O2O。
2.0版本,将O2O进行了系统划分。一类是实物类O2O,苏宁、万达等很多厂商和零售商都在搞,核心是线上线下产品体系打通,做全渠道分销;另一类是服务类O2O,线上做一个面向用户的平台,给线下实体商业引流。
3.0版本的O2O,是指在未来工业4.0大趋势下,物联网充分成熟起来,实现万物互联,线上线下实现更高层次融合。
本文主要涉及的是第二类中的服务业O2O。即最初靠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进行导流的那些服务类企业,如今已经在移动互联时代实现升级换代,导流方式更加高大上。当下盛行的美甲、外卖、家政等项目,莫不如是。
1.餐饮类
2013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达到623亿元。预计到2015年,我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资本市场对于餐饮O2O也是相当照顾,随着饿了么今年5月份获得大众点评8000万美元的融资,美团近日获得7亿美元D轮融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以下为O着O着就消失了的餐饮类企业名单。
死亡榜
死亡原因
1)“平台黑洞”:必须不断地烧钱、补贴、砸流量、抢用户。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美团等不断掀起用户抢夺战。但用户能够持续选择的入口是有限的,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甚至淘宝、百度都有可能成为直接竞争对手。这类项目难度系数较大。
2)有空间,但运作难度大:挑食火锅、8号虾馆、叫个鸭子、爱鲜蜂等都是基于特色产品而形成的O2O模式,但也均面临着物流和规模化的压力,就看谁能蓄谋突围了。
3)行业壁垒低:创业者所选领域是否是刚需决定了议价能力。因此,细分领域的用户量和需求频次就决定了项目质量。比如大厨上门做菜的这个项目,面向的人群比较垂直,但是流量有限,做大不易。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切入蓝海的细分市场,做出特色,迅速做大流量,形成时差优势成为关键。
2.生活服务类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一部分生活服务类的项目开始跃出水面,并开启了高效融资之旅。2014《创业家》杂志i黑马也做过多期有关O2O项目的专题。目前生活服务类O2O项目众多,既有传统企业向O2O转型的,如e袋洗、e家洁;又有大企业的重点布局如58同城的58到家在家政领域的发力,还有诸多创业新秀在家政、维修、搬家等具体细分领域掘金。除了新人的灿笑,看看下面的死亡名单。
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1)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也不乐观:58到家、阿姨帮、泰迪洗涤、e袋洗、闪送等,拼到最后都是看烧钱能力和整合资源的运营能力。
2)一个强需求胜过一个好产品,细分市场虽然有机会,但也要看是否是大刚需高频次的消费。比如地板打蜡,一年一个家庭最多给地板打一次蜡。用户群基数小,消费频次低这样的项目就不适合做单独的项目而是放在整个家政平台上。
3.出行类
2014年腾讯支持的滴滴与背靠阿里投资的快的在全国轰轰烈烈地上演补贴大战,据统计,两家烧钱的金额高达24亿元。随着百度谷歌参与的Uber进入中国市场,汽车出租市场硝烟弥漫。旅游和汽车相关的创业项目虽多,但是目前已经巨头林立的竞争环境下,死伤者也大有人在。
死亡名单
死亡原因
从死亡名单可以看出,汽车后市场与打车平台一样,是一个拼资源,拼流量的血路战场。
1)对于初创者而言,汽车领域O2O创业是有较高门槛的。尤其是汽车平台类项目,BAT三巨头分别涉猎了滴滴、快的、Uber三家打车项目。即使是易到用车、一号专车也逐渐形成气候,因此打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