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课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建立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 兴起时期 :亚洲、非洲北部 2、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即蓬勃发展时期。 特点:由分散发展到联合斗争 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即深入发展时期。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特点:从争取政治独立斗争发展到经济领域 总结: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与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建立 1、二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 兴起时期 亚洲、非洲北部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蓬勃发展 特点:由分散发展到联合斗争 3、从70年代至80年代末,即深入发展时期。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特点:从争取政治独立斗争发展到经济领域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 这是落后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的突出事例。 石油危机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很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前苏联地区、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前五位国家: 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东) 1973年的“石油危机”的表现: 油价上涨、油源减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美国经济下滑。 迪拜人工岛 迪拜人工岛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 1、高收入的中东海湾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 2、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3、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4、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 最不发达或低收入国家的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 2)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低于10%; 3)成人识字率低于20%。 非洲的未来 二、第三世界崛起 1、亚非会议——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一个里程碑 1955年,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召开的会议。“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第三世界正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哈里斯《第三世界 的裂变》 万隆会议的召开是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一个标志。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第一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 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亚非会议上是引申和发展。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现实意义: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二个里程碑第三世界国家政治上团结的表现。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理尼赫鲁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等领导人,在南斯拉夫的布里俄尼岛进行会谈。提出“不结盟”的思想,倡导不结盟运动。 1961年9月,由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阿富汗五国发起和筹备。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法国总统戴高乐多次宣扬“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材料二:“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本现在应该采取负责的行动,独立做出决定。” ——日本外相大平正方 1949年-1961年8月12日大约有269万东德人通过东、西柏林的81个通道纷纷逃向西部,占当时东德人口的1/6。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54公里,通称“柏林墙”。 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 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1961年10月27日美苏两方十几辆坦克在柏林墙两侧相隔100米对峙十几个小时,第三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国及其西方的盟国此时并不想同苏联发生军事冲突,就接受了“柏林墙”这一既成事实。 四、中苏关系的破裂 起因: 重大事件: 影响: 1956年起,中苏两党围绕着对斯大林的评价和对国际形势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的看法,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两国关系随之恶化。 苏联撤走援华专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