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管理系欢迎新同学! 一、系情介绍 一、系情介绍 一、系情介绍 经济学科划分 二、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经济学是从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开始的,距今有239年的历史。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经济学教育(1949年以前) 在国外,经济学高等教育起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成长时期。19世纪初,欧洲许多大学设置了经济学的讲座,后来发展成为经济学系和经济学专业。 中国的经济学高等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对西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引入与移植。建立于1895京师大学堂在其创办之初,就开设了经济类课程。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经济类科系——“商学社”。 二、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二)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经济学专业的发展(1949年-1978年) 1949年-1957年,新中国财经教育和经济学教育的确立时期 1958年-1965年,新中国财经教育和经济学教育的调整时期 1966-1978年,新中国财经教育和经济学教育的严重破坏时期 二、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历程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专业的发展(1978年-至今) 恢复起步期(1978年-1981年) 稳步发展期(1982年-1989年) 整顿调整期(1990年-1998年) 外延扩张期(1999年—2005年) 大幅度扩招 内涵发展期(2006年-至今) 质量优先,内涵发展 三、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能力要求 (一)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在学校、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要求 (二)能力要求 l.?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 专业必修课: 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 财政学、当代中国经济、经济法、经济预测与决策、经济思想史、产业经济学、证券投资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主要课程 专业选修课: 经济史 制度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学、ERP沙盘模拟实训操作等。 六、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攻读硕士研究生 出国留学深造 参加就业(公司、银行、政府部门等) 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2、从事各类对外贸易业务工作; 3、从事各类市场营销工作; 4、从事各类管理类工作; 5、 其他 。 七、学习和生活 转变学习方法 学会自我管理 提高交际能力 过好四年生活 完美走向社会 寄语: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今天,你因选择旅院经济学专业而自豪; 明天,旅院“经济”因你而骄傲。 衷心祝愿,在经济学的海洋里愉快学习、自由翱翔; 愿经济学因你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让我们共同努力。 专业介绍结束,谢谢大家! * * (一)基本概况 (一)基本概况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工商管理 经济学 金融学 (二)师资队伍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思想史 经济史 西方经济学 世界经济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等等 财政学 国民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产业经济学 等等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四、经济学专业的培养路线图 整体框架: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集中实践教育模块+技能及创新教育模块 学习通识教育课程 学习大学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 完成学业,走向新起点 完成课程学习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联系工作或者准备读研究生 走向社会,走向研究生阶段 专业学习 能力训练 科研 社会实践能力 考研准备 通识教育模块 专业教育模块 集中实践教育模块 技能及创新创业教育模块 思想政治课程、身体素质课程、文化素质课程,共55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4.81% 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共86学分,占总学分的54.43% 专业能力训练和专业科研训练,如社会调查、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共11个学分,占总学分的6.96% 技能及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分为技能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两部分,共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79%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