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 “龙飞凤舞”与原始图腾 1、我国的主要传说部落及其图腾 (1)图腾的由来。 (2)远古部落的主要图腾与传说人物。 属于蛇的图腾:女娲与伏羲、颛顼、炎帝、黄帝、尧、大禹等 属于鸟的图腾:帝喾、太昊、少昊、蚩尤、舜、后羿、商始祖契等 2、主要图腾传说部落的分布情况。 蛇图腾部落:分布于中原及华北地区,又扩展到江南的苏浙湘鄂赣一带的苗蛮之地。 鸟图腾部落:分布于东部地区——黄河下游、江淮流域的鲁、豫东南及皖中地区。 其他图腾的部落联盟或部落分布在周边,后来大多被征服与融和。 3、龙凤的含义 (1)“龙”的含义。由蛇图腾神化(兼并融合)而来,是个混血儿:蛇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鳞牛耳。 (2)“凤”的含义。由鸟图腾神化(兼并融合)而来,也是个混血儿:鸡喙(huì)燕颔(hán)、鸿头龟背(“龙纹”)、蛇颈鱼尾。 (3)“龙凤”成为混血儿形象的奥秘:征服和融合 4、龙凤之争与尊卑之分 (1)涿鹿大战及其性质:龙凤部落联盟间的兼并与反兼并。 (2)战争基本过程。 (3)战争的历史影响。★决定了龙尊凤卑。★由此可以理解我国血缘纽带、宗法制的长存。郭沫若的“种族奴隶制”。★也影响了婚姻形态上的原始残迹长存。★所有中国人由此成了“龙的传人”。 三、“中国”之概念与历代国号趣谈 (一)历代国号拾趣 ▲有何规则? 胡阿祥《伟哉斯名——“中国”古今称谓研究》 1、夏:取“蝉”之美义而为国号 (1)“夏”的国号与夏族的图腾“蟾蜍”(chú)有关 “夏”是由该族原来图腾“蟾蜍”通假而来,被升华、美化成夏秋的“蝉” (2)从“蟾蜍”到“蝉”演变的原因 清代冯云鹏《金石索》考订:“蝉,取居高饮清之义。” 《尔雅·释诂》:“夏,大也。” 夏启取“蟾”、“蝉”通假之妙,又取“雅”为读音。——这一取名开创了国号取美义、反映更广泛族群意志的传统。 2、周:取“田间种禾”、“田中出米”之义而名。 “禝(谷物)”是周族的图腾,周始祖弃以“后禝”为号可为佐证。——“周”的国号成为“重农”的标志。“周济”、“道德周密”、“舟人”等说均为间接引申义。 3、秦:本义为禾,由禾而名 (1)“秦”由“禾”而来。许慎在《说文解字》“秦”:“秦,伯益之后所封国,地宜禾。……一曰秦,禾名。” (2)“秦”与秦族文化。 秦族以“秦”为国号,与秦人始祖非子以“种秦(草谷)”养马、创业立国有关。——“马”是秦文化的核心,秦兼有农、牧两种特色,与仅仅以务农或仅仅以游牧为业不同。 4、汉—明(略) 5、元:取自“大哉乾元” (1)“大元”国号的由来。据忽必烈《建国号诏》称,“大元”之号由《易经》“大哉乾元”之义而得。——也是取美名为国号,并获得中原正统的范例。 (2)“大元”国号的文化意义。蒙古民族在坐天下时承认并皈依了汉文化,正好应验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野蛮的征服者,最后总是要被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6、清:充满汉文化内涵的国号 (1)弃“后金”国号缘由 ①中原人民对历史上女真人“金”的国号有很深的敌意,不改不行。 ②据五行相克(五德终始)说,“后金”入主中原犯大忌:金不能克火,而火能克金。而大明朝是“火德”。 (2)取“大清”国号原委 ①吸取前代腐败官风的教训,以此表示“去浊远秽”,作为警示。 ②“清”与“青天”、“清平”和“金”等字读音相近。以“大清”为国号可以获得美义。 ③也可以体现与“后金”旧国号的承接。不伤害女真人的民族自尊。 (二)“中国”概念及其演变 ▲思考 1、先秦:“中国”是地理概念。包括京师、王畿、国都、天子控制地区、中原诸国等。吴、越、楚、秦、燕等边缘诸国尚不在中国的地理内涵中。战国七雄均被视为“中国”。 2、秦以后:“中国”又成文化概念。区别于四边之“夷”,融入了文化、物质、风俗和制度等意义。 3、明清:已经成为政治概念。成为主权国家名称,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前言称:作为完整主权意义的“中国”到18世纪50年代统一以后已经形成。明清官府对外国学者、政府一般自称“中国”,后者对前者亦然。 (三)“中国”的指代性名号 ▲提问 1、中国别称:禹迹、九州、四海、海内、天下、神州、赤县等。 2、国外相称:支那(源于对“秦”的翻译)、赛里斯(Selice 。又称赛拉斯、舍里斯、赛里丝等,意为“丝国”)、桃花石(又作“陶格司”。由罗马人所称Taugas)、契丹(12世纪以后,西方及阿拉伯人所称)等。 táo wù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