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诺贝尔奖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性的突破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 青蒿素简介 青蒿素的提取与制备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及药理研究 青蒿素的历史 青蒿素的提取与制备 植物提取 生物合成 化学合成 青蒿素的物理提取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主要有乙醚浸提法和溶剂汽油浸提法。挥发油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青蒿素的化学合成 以R-(+)-香草醛为原料 运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 经乙烯硅烷中间体合成 R-(+)-香草醛为原料 ZnBr2催化条件下双键加成醛基,后发生重排,双键转移到末端 硼氢化氧化生成反马氏规则产物 苄基选择性保护羟基,后氧化羟基成酮 格林试剂加成生成叔醇 P-TsOH将羟基转化成易离去基团,发生E1消去 苄基醚经氢化还原生成醇 氧化生成羧酸 甲基化生成甲酯 Diels-Alder 青蒿素的生物合成 青蒿素等倍半萜类的生物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途径属于植物类异戊二烯代谢途径,可分为三大步:由乙酸形成FPP,合成倍半萜,再内酯化形成青蒿素。:FPP→4,11-二烯倍半萜→青蒿酸→二氢青蒿酸→二氧青蒿酸过氧化物→青蒿素。在青蒿芽、青蒿毛状根和青蒿发根农杆菌等培养体系中进行的青蒿素合成技术极有可能被应用于工业生产。 青蒿素的主要用途 青蒿素的药理研究 A.抗疟研究: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民已经知道了用艾草治疗疟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蒿素之所以能治疗疟疾,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它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基”,从而使单细胞疟原虫死亡。 B.抗癌研究: 但青蒿素的作用远远不仅于此,正如上面提到的青蒿素是通过与疟原虫中的高铁成分结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以破坏细胞膜的“自由基”,从而使单细胞疟原虫死亡。 那么上述过程能不能用于治疗癌症呢?因为癌症细胞分裂时需要大量铁质才能复制DNA,因此癌细胞的铁质含量比正常细胞高出多。这个概念的突破点在于通过泵的作用极大限度提高癌细胞的铁浓度,然后引入青蒿素素有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我国科研工作者,曾经以白血病细胞为对象的研究中发现:白血病细胞在8个小时内就被消灭。实验结果显示:青蒿素能使白血病细胞内的钙离子水平升高,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这项研究为青蒿素抗白血病的新用途,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验证据。 经乙烯硅烷中间体合成 A.抗疟:本品乙醚提取物中性部分及其稀醇浸膏对鼠疟、猴疟、人疟均有显著抗疟作用。 B.抗病原微生物:本品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C.解热:注射液对实验性家兔发热有退热作用。 D.抗白血病:青蒿酸衍生物对白血病P388细胞 有明显抑制活性,青蒿β衍生物亦有此作用。 疟原虫 * * * * 屠呦呦 讲解人:田露 韩哲 青蒿素的发现 文革期间的1969年,各项科研工作都已停顿 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参加一 个代号为523的战备项目。 屠呦呦被委任为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 疟疾的研究。 屠呦呦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她用低沸点 溶剂乙醚进行提取,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 获得的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 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 最早见于公元前168年《五十二病方》 上世纪70年代发现青蒿有效部位群 1972年青蒿素的分离 1976年完成青蒿素的化学分析 青蒿素的简介 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分子量282.33,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熔点156-157℃。根据化学反应,光谱数据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证明其是一种具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分子结构式如图: 青蒿素物理提取工艺流程图 LDA催化发生Michael加成 碱催化下发生Robinson环合反应 弱酸催化下发生脱水 NaBH4催化下共轭的双键被完全还原生成仲醇 仲醇氧化生成酮 臭氧氧化双键后Me2S条件下还原性水解生成醛和酮 丙二硫醇与酮羰基加成生成缩硫酮,保护羰基 酮羰基脱保护 甲氧基进攻醛羰基后在p-TsOH作用下脱水 光敏试剂Rose Bengal作用下激发态单线态氧进攻乙烯基甲醚双键成环,后重排生成过氧桥 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 加热条件下重排 9-BBN选择性硼氢化,后氧化 醋酸汞催化条件下的醚交换反应 分子内Diels-Alder反应 过氧酸m-CPBA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