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信息技术和科学整合的有效模式.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息技术和科学整合的有效模式.doc

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有效模式 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明显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是必要的,但教师在考虑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要考虑两者整合是否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千万不能为整合而整合。 ● 课例分析以及评述 几年前,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科学公开课。 这是青岛市级的公开课,地点是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教学内容是《鸟》这一课。 因为上课班级是计算机实验班,学生个个有良好的计算机基础,因此,上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全方位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尝试。课前,教师让学生运用网络,大量收集关于鸟的知识,上课时,则由学生运用powerpoint相互展示各自的资料,借以共同获得较全面的关于鸟的知识。应该说,这一堂课在很多方面是成功的,我对其的评价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尝试,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特长的尝试,更是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探究与表达的尝试。课堂上,学生对计算机的娴熟操作(运用网络收集到了大量关于鸟的资料,并运用powerpoint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和对鸟的真情实感都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因为对于信息技术的过于依赖和信任,这一堂课也因此有了一个最大的缺憾——虽然资料丰富,交流也到位,但学生对鸟这一概念掌握得却不到位——这在当日的课堂上可以看出来。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结果,原因在于因为信息技术的大量运用,这一堂课的重心偏离了。我在评课时是这样说的:“观察、实验、比较、归纳是科学的根本,也应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要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的过程。通过上网检索资料,确实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但绝不是全部。像《鸟》这一课,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鸟或鸟的标本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来,只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鸟的概念才是基于事实的概念,是活的概念。严重地说,上网检索鸟的共同特征实质上也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不过比传统的灌输教学更为隐蔽而已。今天的课堂上,学生们对鸟的概念掌握得不是太好,原因就在于此。”(详见《一次尝试——参加〈科学〉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活动有感》,发表于《课程与教学》2002年第1期。) 事后,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整合的现状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发现许多教师对两者关系的思考不够全面,对两者整合的实际操作缺乏理性,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 问题之一:看不到信息技术的价值。认为运用信息技术是一种形式主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不大,麻烦倒是不少,划不来,还是不要用为好。 问题之二:对两者关系缺乏辩证的认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部分教师习惯于简单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而不去考虑要不要运用信息技术和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这就导致一些运用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体现不出优越性,从而,授持“运用信息技术是形式主义”观点者以把柄。 问题之三:实际操作仍然定位于辅助“教”,而非学生的“学”。 ● 有效整合的模式分析 基于以上原因,可以认定,我们有必要对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这一命题加以思考。我个人认为,与传统教育技术相比,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明显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整合是必要的,但教师在考虑两者整合的过程中,必须有清晰的认识,要考虑两者整合以后学生的收获是否更大了,是否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千万不能为整合而整合。那么,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整合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1.基于情境的探究性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配以网络的支持,在学生主体的参与下学习。教学流程通常为:创设情境→网上设问→资源利用→思考探究→形成意义→组织评价。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宇宙问题、地质问题等抽象的、不易实验操作的课型多采取这种模式。例如,在讲“星座”一课时,有位教师考虑到城镇地区空气质量不是太好,夜晚观测星空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以往的传统授课经验证实,学生在学习这课时也感到枯燥、乏味,兴致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采取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利用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入了星空的世界(网络教室的窗帘拉上后,教室光线很暗),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学生的计算机上出现了漫天的隐隐约约、一眨一眨的星星,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变幻莫测的太空!学生们激动得连连感叹。教师抓住时机说这节课要带领学生去太空旅游,为了祝学生们旅游愉快,教师在网上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游园卡(提出的主要问题),怎样看懂游园卡呢?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共享的网上资源(提供相应的网址、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提供学习的评价标准),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学、帮学,利用word、幻灯片、画笔等工具,完成作业,并自评、他评。最后,教师做全班总评。 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提供共享资源时不应引导学生收集大量的简单信息,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实践中发现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