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康复科诊疗常规(终末版)教案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康复科 康复科诊疗常规(Q/wssyy/3.3-071413 A/0)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 仪器设备 直流电疗机,输出电压在100V以下,输出电流0~50mA连续可调。电极线插口标明阳极(+)、阴极(-)。仪器辅助配件包括: 1.电极板 多采用铅板、铝合金板及导电橡胶板。制成不同规格的圆形、矩形和特殊电极。 2.衬垫 以吸水性强的纯棉织品制成,厚1cm,衬垫周边应宽出极板1~2 cm。 3.导线 其质地要求柔软,绝缘性能良好,长度为2 m左右,以不同颜色区分正负极的两根导线,一般红色导线与阳极连接,其他颜色导线接阴极。为方便治疗可配置分支导线。 4.其他用品 绝缘布、沙袋、固定带。 (二)治疗方法 1.电极放置法 (1)对置法:一个电极置于患部的一侧,另一极置于其对侧。这种发法作用范围较局限,适用于局部和较深的病灶。 (2)并置法;两个电极均置于人体的同一侧,这样电流作用范围较大但较浅,适用于周围神经、血管、长形肌肉等病变治疗。 2.剂量与疗程 直流电的剂量以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为指标。电流强度以电流密度乘以电极衬垫面积计算(mA / cm2 ),并以电流密度作为电流刺激强度的指标,电流指电极衬垫单位面积(cm2)的电流强度。成年人或主电极的电流密度为0.05~0.1 mA / cm2当电极面积较小时,电流密度可增大至0.15~0.2 mA / cm2。儿童治疗用量一般为0.02~0.03 mA / cm2。老年人、反射疗法及颈面部治疗时,电流密度应酌减。每次通电时间15~2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1疗程。 3.不同部位的治疗方法 (1)眼枕法 1)眼枕法:取两个直径3~4 cm的圆形电极置于双眼上,另取一个6 cm×10 cm的电极置于枕部(如眼区接阳极,则阴极置于下项部),电流量为2~5 mA,每次治疗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15~20次为一个疗程。(图1-1) 2)眼杯法:眼杯容量5~10 ml,将药液注满眼杯后扣在治疗眼部,治疗时眼睑睁开,眼杯边缘涂以凡士林,使之与眼睑周缘紧密接触。副电极6 cm×8 cm置于枕部,电流量1.0~1.5~2.0 mA,不宜太大,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15次为一个疗程。(图1-2,图1-3)。 (2)额枕法:取两个6 cm×10 cm的电极分置于前额和枕部(如枕部接阴极则把电极移至下项部)(图1-4)。电流量为3~6 cmA,每次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15~20次为一个疗程。 (3)颞侧对置法:取两个5 cm×6 cm的电极于颞侧对置,电流量为2~3 mA,每次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15~20次为一个疗程(图1-5)。 (4)面部治疗法:取面具形电极放在患侧面部,副电极10 cm×15 cm置于对侧上臂(图1-6),或用300的电极置于肩胛间部,电流量8~15 Ma,每日15~25分钟,共1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面神经炎时,可把浸有药液的棉条置入耳道内,其末端压在半面具电极下,同时作离子导入疗法。 (5)耳部治疗法:把湿棉条放入外耳道内,其末端置于耳前区上,其上再放置5 cm×6 cm的电极,副电极8 cm×10 cm,放在对侧耳廓前面(图1-7)。如两侧患病,则轮流治疗。电流量为1~3 mA,每次15~25分钟,共15次为一个疗程。 (6)上颌窦区治疗法:取3 cm×15 cm的长条形电极置于上颌窦区,副电极6 cm×10 cm置于枕部,电流量为2~6 mA,每次15~25分钟,共15次为一个疗程(图1-8)。 (7)齿龈治疗法:用一块直径1~1.5 cm的圆形铅板作为主电极,治疗时衬垫直接置于齿龈上。副电极6 cm×8 cm放在手上或枕部,电流量为0.5~1.5 mA,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15次为一个疗程(图1-9和图1-10)。 (8)鼻黏膜治疗法:把湿棉条用镊子塞进鼻腔深部,使之紧密帖压鼻黏膜。棉条末端置于上唇,与1 cm×3 cm的铅板电极相接,副电极6 cm×10 cm置于枕部(图1-11)。电流量为0.5~1~3 mA,每次3~5分钟或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20~25次为一个疗程。 (9)咽喉部治疗法:取两个5 cm×6 cm或4 cm×5 cm的电极斜对置于侧颈部,副电极8 cm×10 cm置于后颈部。如只作用于咽喉部,主电极用6 cm×10 cm或5 cm×6 cm置于颈前喉区即可。以上电流量为3~6 mA,每次15~2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共12次为一个疗程(图1-12)。 (10)甲状腺区治疗法;取两个5 cm×6 cm的主电极置于甲状腺区,6 cm×10 cm的副电极放于与此对称的后颈部或背部,电流量为3~5 mA,每次15~25分钟,每日或隔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