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贷风险识别中模糊认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信贷风险识别中模糊认识.doc

浅谈信贷风险识别中的模糊认识中银网网刊每周金融参考2006年第11期 2006年04月17日  风险识别是风险预警与控制的基本前提,是银行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经营实践中,信贷人员可能会被一些模糊认识所误导,以致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经营状况,识别相关信用风险,进而造成贷款损失。故择其一二,剖析如下,以期引起关注。   误区之一:能从多家银行同时获得信贷支持的肯定是好客户。   当然,前提须是风头正劲的大企业、大项目、大行业等高端客户,如此一来,本是基于规避风险因素考虑的择优发放,演变成了跟风发放。探究认识根源,不外乎两点:一是大客户头上往往不乏眩目的光环甚至地方政府的支持,行业优势或地方优势突出,贷款担保容易落实;二是各家银行都看好的项目肯定是好,别人能放我们也能放,眼下无需为收息收贷发愁,将来也不必担心贷款责任会追究到自己头上。至于不良后果,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贷款过度集中,银行的生存直接依附于大客户的兴衰,银行命运反被客户主宰!从客户角度而言,因为获取贷款相对容易,超常投资、盲目扩张、冒险经营的情况屡见不鲜,银行在垒大户的同时,也在不断积聚着自身风险。二是对大客户的资信审核和贷后监管相对宽松,基本上是特事特办,一路绿灯,究其原因:或是因为面对大客户底气不足,唯恐侍奉不周;或是因为面对大客户麻痹大意,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孰不知,以上种种,均会无一例外地埋下风险隐患。   误区之=:上市公司筹资能力强,贷款还款有后路。   在资本市场尚不发达的中国,能够通过证券监管机构的层层审查而上市募集资金的股份公司,无疑是人们眼中的明星企业。于是,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和市场份额,有的银行便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对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和投资项目深入调查,贷后管理亦是走马观花。然而通过近年的信贷实践来看,一些上市公司非但业绩差强人意,还不乏投资冒进、做假账、炒股票等不良行为,操纵报表利润、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大股东占用巨额资金的事件时有发生,至于其在资本市场上的呼风唤雨和长袖善舞,非但没能为银行落实还款资金来源,反倒成为投资冒进或财务造假的动力与工具。例如:某些因净资产收益率偏低而濒临丧失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为了保配,常会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减少净资产,进而达到人为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的目的,但问题在于,其经营现金流又往往不足以支持红利发放,此种情况下,最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法便是巧立名目向银行贷款。至于走到业绩一落千丈直至退市的地步,银行的信贷资金自然多会血本无归。   误区之三:资产负债率低,肯定债权保障程度高。   换言之,就是认为借款人资产规模大,多加一笔贷款也无妨。其实不然,细究起来,此种观点失策之处有三:第一,忽视了资产的有效性。如:未考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是否都能够收回,固定资产是否仍可正常运转与使用,无形资产是否仍然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等。第二,忽视了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试想,如企业以部分短期负债支持了部分长期资产,那么一旦面临短期债务偿还压力时,势必会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贷款偿债能力。第三,忽视了或有负债问题。或有负债虽非现实负债,但其对企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例如对外担保、未决诉讼与纠纷等,一旦转化为真正的负债,无一例外地会波及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特别是偿债能力。可怕的是,有些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往往对此避重就轻、语焉不详甚至根本不加披露。据悉,仅是2003年,深市就有44家上市公司担保总额超过净资产的50%,而遭到公开谴责的上市公司中,多数存在违规担保事项未及时披露问题。直至新疆啤酒花爆出l 8亿元担保黑洞,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在评估贷款风险时,银行必须高度关注借款申请人的或有负债问题,且不能仅仅满足于财务报告数据,建议通过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全面查询客户在他行的担保情况,并将查询结果与财务报告数据核对,以期发现披露不实问题,将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   误区之四:流动(速动)比率高,肯定支付能力强。   流动(速动)比率即企业流动(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旨在说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速动)资产可以用作支付保证,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一存货。从指标的财务内涵角度,仅就还款保障而言,高比率显然要优于低比率,但现实并非绝对如此。这是因为,即使指标计算所使用的基础数据真实,但资产的变现能力也有可能名不副实甚至差之千里。如: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中的呆账,存货中的积压滞销商品,其变现能力都会大打折扣;至于在应收账款项下反映的高额预付账款,正常情况下,所对应的多是在途存货,非正常情况下甚至是空手道高手们惯用的虚假概念存货,变现能力无疑更为间接、更为缥缈。由此可见,在进行比率分析时,必须辅以账龄分析和流动资产结构分析,只有将变现困难或变现无望的资产剔除后,据以计算的流动(速动)比率才能够说明问题。再者,在财务分析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