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2.二一九法令的内容 学习思考(P86) 请你指出这些农奴制改革条款中不利于农民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提示: ①在农民与地主缔结契约之前,农民对地主仍然有义务,不能真正享受权利。 ②赎金高于土地实际价格,而且农民受到的剥削的时限很长。 ③政府限定份地面积,地主趁机割占农民的好地,农民实际得到的土地反而更少。 ④“村社”将农民由受个别地主支配转为受整个地方地主政权的控制。 [材料阅读与思考] P92 认真分析这两句话,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体会。 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解放”的虚假性。 1)农民为得到“解放”而付出的代价是巨额赎金、大量肥沃土地;农民经济上还是不能自立,他们还是无法摆脱地主的剥削和奴役;农民在表面的解放下却遭到隐蔽的更加残酷的剥削。 2)亚历山大作为改革的领导者,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的话道出了改革是为了维护地主的利益。 3)列宁和亚历山大代表着对立的阶级利益,却表达了同一个实质:农奴制改革在根本上维护地主,并没有真正解放农民。 学习思考(P88) 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次改革对封建的生产关系进行了改革,使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比较改革前后生产关系的不同以及产生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较大影响。例如:农奴变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关系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因此说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学习思考(P90) 沙皇政府在政治上进行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示: 1)农奴制改革产生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是不能够适应新生产关系的要求的,必须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2)沙皇政府的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前提下,对上层建筑进行枝节的调整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沙皇封建统治的稳定。 四、革命在所难免 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资产阶级不满意自己政治上无权的状况 2)广大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民粹派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2.沙皇遇刺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3.1905年革命 4.1917年二月革命 5.1917年十月革命 正如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津斯基这样写道: “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 1905年革命 列宁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农奴制性质使发展受到阻碍,使农民遭到无数极端恶劣的痛苦和折磨,但是它不能改变发展的方向,不能防止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1861年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激化了阶级矛盾。 但1861年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1905年革命奠定了阶级和经济基础。 为什么俄国推行了改革,却最终走向了革命? * * * 一、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经济上: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动摇沙皇的统治;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进一步加剧社会危机。 必要性 为挽救统治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可能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统治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富国强兵,重振大国威望。 维护地主贵族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目的: 第二课 自上而下的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评价 1.时间、人物、文献: 1861年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2月19日宣言》、《农民改革法令》 历史上把这些法令统称“二一九法令”,又称“解放法令”。 二、改革的内容及评价(1861年) 管理组织 经济(财产权利) 政治(人身权利) 局限 进步 内容 措施 P86-87 讨 论 1)“解放”法令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性? 2)“解放”法令是否彻底?存在哪些局限性? 组织 经济(财产权利) 政治(人身权利) 局限 进步 内容 措施 废除农奴制度,给农民人身自由(农民获得公民权利)) 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和交换农民,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自由劳动力 仅是法律上的自由,对农奴的控制并未完全消失 农民可以通过赎买得到一块园地和份地 为资义发展提供了必要资本和市场 是对农民的残酷掠夺 ? P86-87 建立“村社”强化对农民管理 1)绝大部分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能决定农民份地大小和好坏; 能决定农民应承担的义务。 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