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采用了全新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依据沥青混合料初始、设计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时的密实度以及在设计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填料与有效沥青之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本标段下面层为6cmSup-20,工程量为47740m2。
二、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
根据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和设计配比要求,计算出材料配比,在室内拌制沥青混合料,用旋转压实机成型混合料试件,计算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满足表1的规定,从而确定矿料的比例和最佳沥青的用量。据此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楼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生产配合比设计是将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出筛分,再次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同时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以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用油量及最佳用油量的-0.3%、+0.3%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重新调整热料仓比例,进行级配设计。同时按生产配合比拌制的混合料是否满足Superpave的体积性质要求(包括马歇尔标准)见表1和表2,如果不符合调整级配和沥青用量使其符合Superpave标准。
表1 Superpave 体积性质指标表
沥青混合料类型 压实度(%) VMA(%) VFA(%) F/A N初始 N设计 N最大 Sup20 ≤89 96 ≤98 ≥13 65-75 0.6-1.2* 注:当级配在禁区下方通过时,粉胶比可取值0.8-1.6。
表2 Superpave 混合料马歇尔指标表
沥青混合料类型 空隙率(%) 稳定度(KN) 流值(0.1mm)* VFA(%) VMA(%) Sup20 3.5-5.5 实测 实测 65-80 ≥14 生产配合比验证(试拌、试铺)作为正常生产质量控制的基础,由业主按“Superpave厂拌沥青混合料验证的标准方法”进行,与此同时,我公司试验室用相同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今后生产控制就按第一天的资料为基础,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Superpave 设计方法混合料矿料级配限制区界限列于表3,级配控制点列于表4。
表3 Superpave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
筛孔尺寸(mm)
禁区范围(通过率%) 0.3 0.6 1.18 2.36 4.75 最小 13.7 16.7 22.3 34.6 -- 最大 13.7 20.7 28.3 34.6 -- 表4 Superpave设计集料级配控制点界限
筛孔尺寸(mm)
禁区范围(通过率%) 19 12.5 2.36 0.075 最小 90 90 23 2 最大 100 -- 49 8 三、施工准备
1、沥青路面下面层的施工工艺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2、铺筑下面层前,对下承层表面进行彻底清扫,清除纹槽内泥土杂物,风干后均匀喷洒粘层沥青,施工工艺按有关规定执行。
3、施工前对进场的材料按批进行抽检,以保证材料质量。
4、施工前对施工机具进行全面检查、调整,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特别是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的计量设备,如电子称、自动找平装置等进行计量标定的调校。
5、拌和场各种矿料分类堆放,不同集料应分别放置在硬化场地的堆放场,防止被其它颗粒材料污染。
四、材料
1、沥青
采用进口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其技术要求见表5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公司中心试验室进行,频率为每车检验一次。
2、粗集料
(1)下面层石灰岩粗集料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其质量符合表6要求。
(2)粗集料有二个破碎面颗粒比例不少于75%,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
3、细集料
(1)细集料可使用天然砂,天然砂的含量不宜大于集料总量的15%。
表5 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针入度(25℃,100g,5S)(0.1mm) 最小 50-80 针入度指数PI -0.2-+1.0 延度(5cm/mim,5℃)(cm) 最小 30 软化点(TRB)(℃) 最小 60 动力粘度(60℃)( Pa.S) 最小 800 动力粘度(135℃)( Pa.S) 最大 3 闪点(℃) 最小 230 溶解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