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差不多先生.ppt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二. 文学常识: 胡适(1891 –1962),现代诗人、学者。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安徽绩溪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运动。首次猛烈抨击封建文学。一生著作很多,有《尝试集》《胡适文存》等,本文选自《胡适文集》。 三.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用传记形式写成的带有寓言性的讽刺作品。文章借差不多先生一生凡事敷衍塞责、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病根,期望中国人警惕觉悟,铲除陋习。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个性特点。 第二部分:(5—10)时间顺序介绍了差不多先生的事迹。 第三部分:(11—12)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效仿他。 1、课文用哪些事例刻画了差不多先生可笑又可悲的形象?你能否为这个形象再添一个例子? (1)小时候,差不多先生的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却买了白糖回来。 (2)读书时,差不多先生的老师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那一省,他说是陕西。老师纠正时,他却说山西跟陕西差不多。 (3)差不多先生当伙计时,常把“千”子写成“十”,把“十”字写成“千”。 (4)差不多先生搭乘火车,迟了两分钟才到车站,弄不明白火车为什么不等他。 (5)差不多先生让牛医王大夫代替汪大夫给他治病,结果一命呜呼。 ★总结差不多先生的性格特点:凡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 四、品味语言:品味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注意加点的词语 1、作者在这里强调“差不多先生”是“各省各线各村”人士,每天挂在大家的口头上,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目的在于指出像差不多先生一样凡事马马虎虎,不求认真,不求准确,是中国人的通病。 2、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叫他“圆通大师”,说明中国人差不多都染上了车不多先生的习性。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忧虑。 3、这句话在文章结尾,回应了前文,指出过人做事不认真、得过且过的劣根性愈来愈厉害。作者希望能唤醒国人,各处这种矛盾。 五. 写作特点 1、巧用反语的修辞方法。 反语就是正话反说,也就是说反话。 例如:把差不多先生说的话称为“格言”; 一生没有功德却称赞他“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不是高僧却称他为“圆通大师”,增加文章的幽默感。 运用反语修辞,表意明确、深刻,增加文章的幽默感,也可以引人深思,并增加文章的感情色彩。 2. 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达到对国人的讽刺目的,引人深思,增强了讽刺色彩。 1. 标出句中的错别字并且改过来: A. 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侧所,一去不反了。 B. 母亲的心态十分松驰,总以善意揣测别人。 C. 走进歌唱着,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 D. 由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E. 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截犯往站外去。 F. 却仍克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 G. 使他乖乖地呈受了那药膏。 2. 结合语境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 A. 母亲就絮絮的答复起来。 B. 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 C. 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时时浮现在我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 D. 而我母亲也就把他带回家,俨然亲子相待。 * * 执教 大同中学 郝宏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