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三章 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第一节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地壳资源是指赋存于地表和地壳中的所有地球化学元素和矿物集合体的总称; 矿物资源是指地球化学元素通过地质作用,相互结合成为的矿物集合体; 矿产资源是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赋存于地表和地壳中,采用现代生产技术,能够为国民经济所利用的矿物资源。 1 矿产资源形成规律 矿产资源的形成是由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所支配的,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矿藏。地壳运动和造山作用在矿产资源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地壳中的岩层发生断裂和位移,而且也不断地引起化学元素的迁移和聚集。 矿产 外生矿 内生矿 变质矿 分类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与地球外营力有关,即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以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物资源。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矿产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深处的岩浆熔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内生矿与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岩密切相关。 变质矿,变质矿是由岩浆侵入围岩后引起的接触热变质作用、气成—热液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资源,多是上述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和矿物,因地壳运动、下降到地壳深处,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高,它们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 2 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成矿的物质条件和成矿的空间条件所控制。内生矿产的分布主要是受构造体系的控制,外生矿产的分布由既受构造体系的控制,还受海水进退、气候变迁、大陆演化等条件所制约,变质矿产的分布规律最复杂,即与原矿物质的分布有联系,又与变质时的构造条件有关。矿产的分布明显地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性,它们与一定时期的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1)时间分布规律 苏联学者比留宾: 特瓦尔奇列哲: 1)太古时代南罗德西亚期(35亿—25亿年) 2)早元古代白海期(25亿—18亿年) 3)中元古代赫德森期(18亿—16.5亿年) 4)早里菲的哥达期(9亿—5亿年) 5)晚里菲的贝加尔期(9亿—5亿年) 6)古生代海西期(5亿—1.5亿年) 7)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期(<1.5亿年) 中国:矿产资源主要形成于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前寒武纪成矿期,包括早太古成矿期(38亿~25亿年);晚太古—早元古代成矿期(25亿~18亿年);晚元古或震旦亚纪成矿期(18亿~6亿的)。二是后寒武纪成矿期,包括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山五个成矿期。 (二)空间分布规律 1 各种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经济地理学导论》指出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存在着三种垂直带: 1)表层带;2)中部带;3)深层带。 2 矿产资源的现实分布规律 在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一定的构造—岩浆带或构造—岩相带区域内,往往由于地质发育历史相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而使得矿产资源在这僮上表现为区域性和分带性。从全球来看,最著名的全球成矿带是环太平洋成矿带。 我国地质构造上包括三个全球性的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滨(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从横向看,我国境内南北方向有三条明显的纬向构造带,一是阴山—天山构造成矿带,二是秦岭—昆仑构造成矿带,三是南岭构造成矿带。从纵向看,我国东西方向存在北东向的的三个隆起带和三个沉降带,自东至西依次为:第一隆起带,主要指我国台湾省、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等地,主要矿产有铜、金、铅锌、硫等;第一沉降带,主要指黄海、东海、南海及我国广大陆棚区并包括钓鱼岛在内,石油远景非常可观,可望发现大油气田;第二隆起带,包括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脉、辽东半岛,往南至胶东半岛、东南沿海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第二沉降带,包括松辽、华北、江汉三大平原和渤海及北部湾。已证实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并发现重要的盐类矿产;第三降起带,在兴安岭、太行山、湘黔边境诸山脉;第三沉降带,包括鄂尔多斯和四川两个盆地。 三、矿产变化规律 矿产变化规律包括矿物质在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的变化两个方面。基中矿产在形成以后的变化,既有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变化过程,又有人为作用的经济活动发生变化的过程。矿产的地质变化规律侧重于揭示矿产在形成过程中的类型、组合及质量上的演变差异,矿产的人为变化规律则是揭示矿产在被开发、加工、利用等经济活动或产业布局中的演变方向。 我国地史发展过程中,存在四个沉积成矿期,每个周期 大致出现类似的矿产组合。自早至晚,一般以 铁 锰 磷 铝 煤 铜 盐的顺序出现。 矿产的人为变化包括人类对矿产资源采掘、选冶、加工、利用 等各项经济活动中所有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地壳中矿 产资源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和分布,都有一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