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即爱智慧、求智慧,使人聪慧之学。爱智慧就是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追问与沉思。哲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人类寻找精神家园。第一个用“哲学”这个名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希腊语中“philosophy”有两个词根——“爱”和“智”,合在一起是爱智慧之意。中文 “哲学”这两个字中国自古即有,“哲”作聪明、贤明、智慧解释;“学”当学问解释。“哲学”一词是近代从日本流传而来,日本哲学家西周,根据汉字的意义将“哲”和“学”拼成“哲学”一词,意译了“philosophy”,后传入中国。
中国哲学的特质1、哲学追寻的三个问题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 哲学所追求的智慧,不是知识,不是某种可以运用的现成的东西,而是理解和体悟,是指导人们如何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这种智慧,中国哲学称之为“道”。
2、中国哲学的特质 核心问题:天人合一 主要思维方式:体悟
1立足现实的态度 立足于现实世界,很少有彼岸世界的成份。强调“天人合一”,重视“百姓日用”,认为理想的追求、精神的超越是一种现实的追求和内在的超越。
2整体联系的思维 中国哲学家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不是从分析对象世界入手,而是从考察对象世界的联系入手;探讨这种联系的各因素的联结及其功能。
3内圣外王的追求 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讲对人格的修养、自我的完善;所谓“外王”,就是讲以这种人格、自我去成治事功,实现治国平天下。
4不拘一格的表达1、语录体 孔子弟子《论语》、禅宗《五灯会元》、 二程《河南程氏遗书》、朱熹《朱子语类》、熊十力《十力语要》
2、寓言体 庄子及弟子《庄子》、韩非《韩非子》、吕不韦《吕氏春秋》3、哲理诗 老子《道德经》
4、注解体 韩非《解老》《喻老》,王弼的《周易注》、 郭象《庄子注》、朱熹《四书集注》、王夫之《张子正蒙注》、戴震《孟子字义疏证》。
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历程(1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代表作:《庄子·天下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2)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3)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4)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代表作:宗密《华严原人论》5)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代表作:朱熹《伊洛渊源录》、黄宗羲《明儒学案》、《宋元学案》6)清代朴学
孔“为仁由己”的人文精神 1命“天命”:孔子言论中的“天命”,在某些方面还保留着传统天命观念的痕迹。有时也借用“这个词来说明客观的必然性、规律性 。五十而知天命
“天”:孔子认为,天没有意志,只是自然界及其运动。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命”:指社会生活中制约人的活动的客观必然性。人的活动并不是随心所欲,而要受到“命”的支配。道之将行也与,命也
2“仁”:孔子哲学的中心范畴1.自我意识 由人的精神自觉所产生的强烈的主体意识。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人伦情结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本是宗族奴隶制家庭关系的准则,起着维系宗法血缘纽带的作用。孝,指尊敬父母长者;弟,指爱护兄弟姐妹。 3.人道主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
4.理想人格 从“仁”出发塑造了士的理想人格。包括:严肃的生活态度、良好的人格修养、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勇敢的献身精神。
3“敏行慎言”的理性态度 言”与“行” “学”与“思” 1.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学思关系——相互结合
4、“中庸之道”的处世方式“中庸之道”的总特征,就是承认矛盾,而又调和矛盾,达到矛盾双方的和调。 (一)“执两”:认识事物与解决问题,必须重视对立的矛盾双方——即“两端”。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二)“用中”:不仅应当承认事物的矛盾,而且要采取折中的办法,调和矛盾,无“过”、无“不及”,实现矛盾双方的和调。君子和而不同(三)评价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辩证智慧的一种形式。主张协调矛盾双方,反对激化矛盾双方,启迪人们用一种比较平稳温和的方式解决矛盾问题。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孟 1性善论1. 人禽之辨 孟子所讲的不是人与动物的相同之处,即渴饮饥食等生理上的反应;而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即人之为人的本性。2.四
心——善端 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下》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2尽心说 1. 尽心、知性、知天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所以立命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课件.ppt
- 中国历史地理(第一讲 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ppt
-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全套课件.ppt
- 中国历史地理全套课件.ppt
- 中国历史地理绪论.ppt
- 中国税制 (第一章 税收的本质特征 ).ppt
- 中国税制-税收.ppt
- 中国天气和气候.ppt
- 中国天气与气候复习课件.ppt
- 中国现代文学大纲说明.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4《Amazing Plants and》 SectionB 2a-Reflecting教学课件(新教材).ppt
- 冀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游动物园》教学课件.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3《Same or Different》第4课时 Section B 1a—3c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4《Amazing Animals and Plants》 第1课时 Section A 1a—1d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4《Amazing Plants and》 SectionA 2a-2e教学课件(新教材).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3《Same or Different》第2课时 Section A Pronunciation—2e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4《Amazing Animals and Plants》 第2课时 Section A Pronunciation—2e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2.2《养成亲亲社会行为》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营造清朗空间》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3《Same or Different》第3课时 Section A Grammar Focus—3c教学课件(25秋新教材).ppt
最近下载
-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训练》教案 第5课 1~2岁幼儿粗大动作的发展与训练.docx VIP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8概要.ppt VIP
- 高中英语课件7开课名师-郭贝老师from page to screen教学设计——福建 郭贝.pdf VIP
- 级配碎石(碎砾石)基层施工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历年模拟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秋初中历史与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 第11课 五四运动.pptx
- 【麦职金本事】中级7月7日答题.docx VIP
- 《婴幼儿动作发展与训练》教案 第3课 0~1岁婴儿粗大动作的发展与训练.docx VIP
- 【数世咨询】现代WAF选型指南 2025.pdf VIP
- 市场监管考试题库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