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道路工程 环形立体交叉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四章:道路工程 1.基本线形 直线: 优点:距离短、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容易测设等特点,且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缺点:直线过长,行车单调,司机易产生疲劳,夜间对向行驶易产生眩光等; 第四章:道路工程 1.基本线形 直线: 《公路路线没汁规范》 当行车速度≧60 k m/h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段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宜。特别困难的山岭区三、四级公路设置超高时,长度不得小于15 m。 第四章:道路工程 1.基本线形 圆曲线 : 基本特点:比较容易适应地形的变化,又能引起驾驶员的注意,且从正面看到路侧的景观,起到诱导视线的作用 第四章:道路工程 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表 150 600 350 1500 600 2500 l500 4000 l500 2500 4000 550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30 100 65 200 100 400 200 100 200 400 700 1000 一般最小半径(m) 15 60 30 125 60 250 125 400 125 250 400 650 极限最小半径(m) 20 40 30 60 40 80 60 100 60 80 100 120 计算行车速度(km/h) 四 三 二 一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 第四章:道路工程 城市道路圆曲线最上半径表 20 40 70 100 150 250 设超高最小半径(rn) 40 85 150 200 300 400 设超高推荐半径(m) 70 150 300 400 600 100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20 30 40 50 60 80 计算行车速度(km/h) 第四章:道路工程 1.基本线形 缓和曲线 : 是在直线与圆曲线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必须有足够的长度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二节:道路线形设计 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间关系 (一)平面线形 2.平面线形的组合 回头曲线:延长路线来降低路线的纵坡度,保证行车顺畅 回头曲线可能会是上下路线重叠和产生急弯陡坡,降低公路使用质量,只有在不得已时方可采用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二节:道路线形设计 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间关系 (一)平面线形 2.平面线形的组合 超高缓和段 :为了使公路较平顺地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断面逐渐变到曲线段具有超高的单坡横断面,就需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二节:道路线形设计 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间关系 (一)平面线形 2.平面线形的组合 平曲线加宽(弯道加宽):为适应行车的需要,在弯道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叫作平曲线加宽(弯道加宽)。 圆曲线上的加宽值由几何需要的加宽和汽车转弯时的摆动加宽两部分构成。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二节:道路线形设计 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间关系 (一)平面线形 2.平面线形的组合 行车视距:为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路面前方一定距离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及时刹车或绕过所行驶的必要安全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二节:道路线形设计 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间关系 (一)平面线形 3.线路平面图的绘制 路线平面图应绘出:沿线的地形、地物,示出里程桩号、平曲线的要素及主要桩位、水准点、大中桥、路线交叉、隧道、主要沿线设施(高等级道路绘在平面图内)的位置及县以上境界等,比例尺用1:2 000,平原微丘区也可用1:5 000。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四章:道路工程 第二节:道路线形设计 二、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间关系 (二)纵面线形 1.纵坡设计 坡度的大小及长度会影响汽车的行驶速度、工程造价及营运经济和行车安全,因此,坡度临界值(最大纵坡、坡长)必须加以限制 坡长限制根据汽车的动力性能来决定的。 第四章:道路工程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坡长和最小坡长、合成坡度 10.0 9.5 10.0 9.5 10.0 9.0 10.5 10.0 10.5 10.5 10.0 10.0 合成坡度值(%) 200 700 300 600 500 700 600 800 600 500 600 700 最大坡长(珊) 60 lOO 100 150 120 200 150 250 150 209 250 300 最小坡长(m) 9 6 8 6 7 5 6 4 6 6 5 4 最大纵坡(%) 20 40 30 60 40 80 60 100 60 80 100 200 计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