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课件(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5章 题点训练二 文言虚词辨析.pptxVIP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课件(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5章 题点训练二 文言虚词辨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步步高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语文课件(浙江专用)第一部分 第5章 题点训练二 文言虚词辨析

;题点训练二 文言虚词辨析;如何审准题、答好题?;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 B项都是转折连词。 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C项介词,把/介词,因为。 D项代词,他/动词,往。 答案 B; 赵王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精准审题】;题型二 单一型 (2014·江苏卷第7题)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题型三 填空型               (2014·广东卷第6题)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 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 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 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无论哪种题型,题干的关键词(或要求)是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意义”指虚词的词汇意义(有时没有)和语法意义,“用法”指词性或活用。高考的考查重点是“用法”。;【规范答题】;【答题示例】 ;答案 C 剖析 本题考查“而、者、于、以”四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项“而”,第一个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B项“者”,第一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是“者”的定语;第二个是代词,……的人。 C项“于”,均为介词,对。 D项“以”,第一个是连词,用来;第二个是介词,凭借。 ;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考生答案;【参考译文】;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虚词,某种程度上说,了解它的词性用法比了解它的词义更重要。判定虚词词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立足语句,根据句子提供的语境来推断虚词的词性。 我们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相如闻,不肯与会。;都是“与”,但所处句子的位置不同。①“与”在“落霞”和“孤鹜”两个名词中间,明显是两个并列的成分。据此判定它应该是连词。②“与”在能愿动词“不肯”和动词“会”之间,可以有两种猜测:一是作动词,“参与”的意思,“与会”这个词也能说得通;一是作介词,“同”“跟”的意思,后面省略代词“之”,代廉颇。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我们可以推断它应该是介词,解释为“同”“跟”。;2.结合语境来推断词义及用法 对于虚词用法的判断,不仅仅是知晓词性,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语法作用上。“而”作为连词,可以表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因果、修饰关系。我们判定时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看连接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不同的语法关系确定了虚词的不同语法作用。 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 ④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⑤赂秦而力亏。 ⑥吾尝跂而望矣。;①“侣鱼虾”与“友麋鹿”是两个并列的成分,颠倒次序也不会影响句意,故可以确定这里的“而”表并列关系,译为“又”“并”。②“博学”是对君子的要求,“日参省乎己”是在博学基础上的更高要求,所以这里的“而”表递进关系。③先“缚”广武君,然后把他送到戏下,两个动作有明显的先后顺序,所以“而”表承接关系。④周围都已“无所见”,照理可以回去了,但“犹不欲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