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大学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通信原理实验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 2012.12.25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一、 实验目的 - 4 -
二、 实验内容 - 4 -
2.1 硬件实验 - 4 -
2.1.1 数字基带信号 - 5 -
2.1.2 数字调制 - 5 -
2.1.3 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 5 -
2.1.4 数字解调与眼图 - 5 -
2.1.5 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 5 -
2.1.6 帧同步 - 6 -
2.1.7 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 6 -
2.2 软件仿真实验 - 6 -
三、 实验原理 - 7 -
3.1 硬件实验 - 7 -
3.2 软件仿真实验 - 14 -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 - 14 -
4.1 硬件实验结果及分析 - 14 -
1、数字基带信号实验 - 15 -
2、数字调制 - 16 -
3、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 18 -
4、数字解调与眼图 - 19 -
5、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 21 -
6、帧同步 - 24 -
7、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 24 -
4.2 软件仿真结果及分析 - 25 -
1、主界面的设计 - 26 -
2、各模块分析 - 26 -
a.调制信号及其频谱 - 26 -
b.模数转换 - 28 -
c.编码 - 29 -
d.调制器 - 29 -
e.信道传输 - 32 -
f.解调器 - 35 -
g.解码 - 37 -
h.数模转换 - 38 -
3、子函数调用 - 39 -
五、心得体会 - 41 -
六、参考文献 - 43 -
实验目的
(1)巩固抽样定理、均匀量化、PCM编码仿真的思想。
(2)巩固二进制数字调制的原理。
(3)能够通过利用matlab,加强对通信系统方面的了解与应用,实现综合的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
(4)通过课程设计来更好地掌握课本相关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通信系统的仿真技能;更好的了解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磨练自己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巩固知识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通信系统仿真思想的培养提供了基础。
(5)提高独立进行算法编程的能力。
实验内容
2.1 硬件实验
2.1.1 数字基带信号
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2.1.2 数字调制
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用频谱仪观察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及2ASK、2FSK、2DPSK信号的频谱。
2.1.3 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观察模拟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及捕捉过程; 观察环路的捕捉带和同步带;用平方环法从2DPSK信号中提取载波同步信号,观察相位模糊现象。
2.1.4 数字解调与眼图
1. 用示波器观察2DPSK相干解调器各点波形;
2. 用示波器观察2FSK过零检测解调器各点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眼图。
2.1.5 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1. 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锁定状态;
2. 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信息代码的关系;
3. 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2.1.6 帧同步
1. 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
2. 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
3. 观察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作用。
2.1.7 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1.用数字信源模块、数字终端模块、位同步模块及帧同步模块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2.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观察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后的数据信号、用于数据分接的帧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
2.2 软件仿真实验
在前四章的基础之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