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母戊鼎、乳丁纹方鼎的特征对比
PAGE \* MERGEFORMAT 12
2014年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初中综合实践课
艺术项目组
杰克麻雀船长组
后母戊鼎、乳丁纹方鼎的特征对比
组名:杰克麻雀船长
组员:梁廷书 程巾格 郭沐馨 胡蕙心 孟祥坤 姚恺泽
选题方向:艺术
指导教师:高燕、卓海燕、李燕
完稿日期:2014.12.05
目录
1.封面…………………………………………………………………………………1
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3
3.正文部分……………………………………………………………………………3
3.1.课题研究背景…………………………………………………………………3
3.2.课题研究意义…………………………………………………………………5
3.3.课题的设计思路及分析方法…………………………………………………6
3.4.探究内容总结分析及课题结论………………………………………………7
3.4.1.铸造方法的对比………………………………………………………7
3.4.2.纹饰宗教意义的对比…………………………………………………8
3.4.3.阶级统治表现的对比…………………………………………………9
4.前景展望及对现实的反思——如何更好地保护鼎的未来…………………… 10
5.参考资料及文献………………………………………………………………… 11
6.结束语及鸣谢…………………………………………………………………… 11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后母戊方鼎,铸造于商代(约公元前14世纪—11世纪),于1939年河南安阳侯家庄出土,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为目前已出土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被称为“镇国之宝”。其周身铸有盘龙纹和饕餮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个字。它也曾被称为“司母戊鼎”。
乳丁纹方鼎,铸造于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11世纪),此器内壁铸铭文:“小子父已”。此方鼎腹部呈长方槽型,更显稳定。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这在生产斗争中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②
中文关键词:鼎,方鼎,后母戊方鼎,乳丁纹方鼎?
正文部分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这次的文化魔方活动中,本组选题为“后母戊鼎与乳钉纹鼎的对比”,本组之所以研究“鼎”这一主题,是因为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我国 HYPERLINK /view/1107091.htm \t _blank 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中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 HYPERLINK /view/553879.htm \t _blank 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中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 HYPERLINK /view/4861279.htm \t _blank 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 HYPERLINK /view/8170.htm \t _blank 甲骨文、 HYPERLINK /view/40740.htm \t _blank 金文、 HYPERLINK /view/44212.htm \t _blank 小篆、 HYPERLINK /view/45719.htm \t _blank 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汉族文化内涵。
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 HYPERLINK /view/951626.htm \t _blank 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 HYPERLINK /view/139344.htm \t _blank 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中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 HYPERLINK /picture/14015/5037937/0/faf2b2119313b07e948662a90dd7912397dd8c53?fr=lemmact=single \t _blank 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ppt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课件.ppt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资料.ppt
- 人体成分分析仪专业培训 2.ppt
- 人教版四年级思品下册《从古到今话交通》.ppt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17.触摸春天 公开课修改整合完美版.ppt
- 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课件.ppt
- 人体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ppt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_语文_鱼游到了纸上.ppt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3.夜莺的歌声.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最近下载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ocx VIP
- (2025春新版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pdf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pdf
- 物业管理服务报价表完整优秀版 .pdf VIP
- 文献综述--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研究.doc VIP
- 莒县鸿瑞矿业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型石灰窑项目(三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docx VIP
-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df
- ZOOM声乐乐器L-12 快速入门 (Chinese)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基于单片机的宠物喂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 中小学(三阶魔方的复原)校本教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