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离子体电视的京东报价: LCD、OLED、PDP的报价对比: 5.1.1 等离子体基本知识 5.1.1 等离子体基本知识 A. 等离子体焊接与切割 B. 喷涂和表面改性 C. 等离子体合成与分解 D. 等离子体冶金和中间包加热 E. 等离子体炬燃烧废物 F、氩离子激光器 G、等离子体显示器件 A. 自发显示器件 B. 高亮度、高对比度、广视角 C. 图像的色度和保真度比较好 D. 适合大屏幕和家庭影院 内容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 AC-PDP的驱动方式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为什么要加介质层? 为什么要加MgO层? 为什么要三个电极呢? 为什么要加障壁呢? 这些分别是什么材料?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1、 20世纪50年代初,Burroughs 公司就开发出一种用于数码显示的直流气体放电管。 2、1954年,National Union 公司研制出直流矩阵结构等离子体显示板,其结构如图所示。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5、1976年,G.W.Dick首次提出一种采用表面放电结构的AC-PDP.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采用这一结构制作的彩色PDP,亮度达到1200cd/m2,发光效率可达2.15 lm/W,几乎比典型结构AC-PDF的发光效率提高了一倍。但该结构对前后基板对位、ITO线条精度、障壁与寻址电极之间对位的要求提高,增加了制作难度。 非对称单元结构 松下公司提出的非对称单元结构如图4-30所示。在该结构中,特别扩大了蓝色荧光粉的面积,成功解决了色温偏低的问题,使色温可以高于10000K。但是,不等宽结构会带来单元工作电压偏差范围增大的问题。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 对向放电型的AC-PDP的驱动 对向放电型的AC-PDP的驱动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分类:单色,彩色; 按工作方式:DC, AC(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 1、两个电极都坐在同一个平面上,前玻璃板没有电极,出光率提高了 2、每个单元之间用介质障壁分开,以防止光串扰。 1984年,G.W.Dick 提出了三电极表面放电单元结构。 1990-1992年,富士通提出了ADS驱动技术、又开发出条状障壁结构等。。。。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 富士通公司开发的弯曲障壁AC-PDF的像素结构如图4-29所示。 其设计思想是增大荧光粉的涂覆面积,增加单元中的有效发光而积,从而使亮度和光效都得到提高,同时备有一定的排气通道。 弯曲障壁AC-PDF的像素结构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结构和发展 为什么要加介质层? 为什么要加MgO层? 为什么要三个电极呢? 为什么要加障壁呢? 这些分别是什么材料? 在上述发展历程中,我们提到了交流AC/直流DC型PDP, 对向/表面放电型,两电极/三电极结构 分类:单色,彩色; 按工作方式:DC, AC(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 1、对向放电型结构放电时荧光粉受离子轰击会使发光性能变差,因此难以实现实用的彩色显示,同时,荧光粉淀积在MgO绝缘层上也使驱动电压不稳定。 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的比较: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 2、表面放电式结构避免了上述缺点,显示电极位于同一侧的底板上,放电也在同侧电极间进行。 AC-表面放电型PDP 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在研磨过的两块平板玻璃上用光刻或真空镀膜的方法制作电极,矩阵型的条形电极彼此正交,交点处构成一个放电单元。 放电单元 荧光粉 矩阵型的条形电极彼此正交,交点处构成一个放电单元。 行电极 列电极 放电胞 电压 (1)当放电单元的电极加上比着火电压Vf低的维持电压VS时,单元中气体不会着火,当在维持电压间隙加上幅度高于Vf的书写电压Vwr,单元将放电发光。 Vs 书写脉冲 Vwr 放电形成的电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电极移动,由于电极表面是介质,电子、离子不能直接进入电极而在介质表面累积起来,形成壁电荷,壁电荷形成与外加电压极性相反的壁电压,这时,放电空腔上的电压为外加电压和壁电压之和。 E (2)由于壁电压的存在,使得放电腔上的电压小于维持电压,使放电空间电场减弱,致使放电单元在2~6微秒内逐渐停止放电。因介质电阻很高,壁电荷会不衰减地保持下来。 停止放电 D X 当反向的下一个维持电压脉冲到来时,上一次放电形成的壁电压与此时的外加电压同极性,叠加电压峰值大于点火电压Vf,单元再次着火发光。 开始放电 D X 停止放电 D X 当在放电腔的两壁形成与前半周期极性相反的壁电荷,将再次使放电熄灭直到下一个相反极性的脉冲的到来。 因此,单元一旦由书写脉冲电压引燃,只需要维持电压脉冲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