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财政投资与私人投资的异同;了解投资性支出包含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的重点和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对财政投融资体制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政府投资的范围与特点;发展农业的投资 教学难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法 教学时数:2课时 一、投资与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内需);出口(外需)。 (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乘数-加速原理。 (三)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推动。 二、财政投资的特点、范围、作用和标准 (一)特点 1、私人投资的特点:以微观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多投资短、平、快项目;不可能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社会效益项目。 2、政府投资的特点:以宏观效益为目的,可投资于不盈利或低利的项目;财力多半无偿,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社会效益项目。 1.各国差异大。 (1)经济体制; (2)经济发展阶段。 2.我国比重下降,符合一般发展趋势。 (三)范围 (四)作用 调节社会投资总量。通过直接调节政府自身的投资规模和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的规模,来使整个社会的投资总量满足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调节社会投资结构。 通过自身投资和诱导投资,使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五)标准 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单位资本投入产出最大 资本-劳动力最大化标准:边际人均投资额最大(资本密集) 就业创造标准:就业最大化(劳动密集) 第二节 基础设施投资 (二)属性和特点 基础性:“共同生产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 准公共产品性:公用性、非独占性和不可分性(共同生产条件)。 自然垄断性: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非常大,变动成本小,生产的边际成本递减。 地域性:其服务范围也不可能覆盖全国。 (三)基础设施的作用 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 减轻贫穷,促进公平; 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个手段。 二、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 (一)基础设施供给的政策选择 基础设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建设周期一般比较长,投资回收慢,私人部门往往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介入,因此只能依靠财政提供资金。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它的私人部门往往不够强大,无力进行投资,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更应由政府投资。 (二)基础设施的具体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三峡工程、核电站、市政建设)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地方性公路、桥梁)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 2001年法图昭和水务公司与奉贤自来水公司第三水厂合作成立了上海首家中外合作的昭和自来水公司 7、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方式 “公共民营合作制”;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工具及相关服务项目的建设;国家私人合管公司。 2004-12香港地铁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投资原则性协议,决定以 PPP 模式合作投资、建设及运营北京地铁 4 号线。 第三节 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二)农业部门的特殊性 1.农业是既有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农业支撑体系:农业基础设施――重点是水利建设;支农工业体系――重点是化肥、农药、农机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气象预报等 ); 2.农产品在供求方面具有特殊性:初级产品,需求弹性低,相对稳定;供给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波动性大; 3.农业自身积累能力较低:剪刀差;收入少。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部门的某些投资只适宜由政府来解决。 --农业大型和长期投资项目; --农业科研及其成果的推广――外部经济特征、科研成本与科研成果产生的收益不对称、失败风险。 二、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和重点 (一)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财政对农业的投资规模和环节,使农业的财政投入具有相对稳性。 (二)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 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都应由政府承担。 (三)注重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四)财政投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三、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资 (二)进一步完善财政的支农政策 1.问题 (1)总额增加,比例下降;(2)投资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3)科技投入上升但偏低;(4)投入不到位、挪用严重。 2.政策 (1)加大投入; (2)城乡统筹、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村财政投资体制改革; (3)优先保证农业、投资方向和方式改革、立法保证和监督。 四、我国建设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