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1~2.3导学案
高 中 地 理 必 修 三 导 学 案
姓名: 班级: 组号: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2.1~2.3
【学习目标】
梳理第三部分知识点并进行整合。
对知识点进行熟悉背诵。
能够准确运用知识点解题。
【知识梳理】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核心考点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持续干旱则加剧荒漠化进程。
(2)人为原因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人为原因 分布区 破坏原因 治理措施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天然植被作为燃料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草原分布区 采挖药材、发菜等增加收入 增加农牧民收入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放牧牲畜 规定合理的载牧量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 调整农、牧业用地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利用不当 绿洲 中上游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 合理分配水资源 灌溉农业区 大水漫灌导致次生盐渍化 合理利用水资源 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②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③大面积地表裸露。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种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核心考点二、荒漠化在我国主要的表现及分布特点是什么?
表现:荒漠化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土壤的次生盐碱化三种形式。
分布特点:土地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灌溉区和华北半湿润农耕区。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核心考点一、湿地的成因及功能
成因:①降水多。②地势地平,排水不畅。③蒸发弱。④河网密集。⑤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湿地的功能 湿地的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功能:
核心考点二、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案例及保护措施
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表现: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案例:洞庭湖萎缩
(1)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湿地围垦。
(2)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地区 具体措施 洞庭湖 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三江平原 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4、保护措施举例:
5、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治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6、近代人类活动极大加剧了湿地消亡的过程,具体举例如下: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变小、变浅,直至完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外比较有名的十大极品名刀.doc
- 国家公务员面试综合分析模拟题如何看待规范性和灵活性的关系.doc
-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应对铁矿石涨价冲击浅.doc
-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焊工理论试卷.doc
-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级维修电工模拟试题2.doc
- 国家集训队2008论文集浅谈信息学中状态的合.doc
- 国德语音系统操作手册.doc
- 国瑞采样分析加热管.doc
- 国美在线商家工单回复标准及操作手册.docx
- 国考面试技巧10招帮你调整到最佳的面试状态.doc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