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价值规律?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3、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 消费和消费观 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呀我坐完奔驰开宝马没事洗桑拿吃龙虾我赚钱啦赚钱啦光保姆就请了仨一个扫地一个做饭一个去当奶妈我厕所墙上挂国画倍儿像艺术家呀我贷款按揭名牌儿西服手表和电脑咧我能贷多少就贷多少一直还到老啊…… …… 分析教材P8中的四种消费行为, 说说你认同那种?为什么? (一) 不同的消费行为 信贷消费 钱货两清的消费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够了30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 你愿意做中国老太太还是美国老太太?为什么? 结论:信贷消费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1、求同心理 小王来到职校后,发现自己宿舍的五位同学都有手机,于是不顾自己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的实际情况,要求父母也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 利: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 你是如何看待求同心理的? 正确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从众消费 弊: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消费误导经济的良 性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 学校提倡学生穿校服上学,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求异心理 哪种装扮更得体、大方,更具有青春朝气? 如何看待求异心理? 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出现。 弊:过分标新立异,容易滋长炫耀之风 。 正确态度:这种消费应看具体的对象、场 合和时间,应考虑社会的认可度。 小调查: 我校学生中认为品牌服装、鞋子质量比普通的好,穿着显得气派的占75.6%;而也有8.2%的学生是因为看到别人都买品牌产品,自己也不能掉价;13.5%的中学生感到不穿品牌产品会被人瞧不起;只有2.7%的学生回答是因为家中有钱消费得起,所以购买品牌服装。 就像同学们手中的 IPHONE 手机 3、求名心理 这些体现了什么样的消费心态?好不好?该不该提倡? 利:有利于推动商品生产者不断提高质量、创名牌。 弊:助长攀比虚荣的心理和风气,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正确态度:应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同学甲:今年你考到全班第一名。你爸爸不是说要给你买一双球鞋吗?你准备买哪个牌子的,阿迪达斯的还是耐克的? 同学乙:我不打算买太贵的,我想买一双普通的,质量好又耐用,穿得也舒服。 4、求实心理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消费?我们应如何看待? 评价:符合实际、有利的、理智的消费, 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态度:值得提倡,值得发扬。 (三)科学的消费观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我们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那么这个“度”应如何把握才是合理的? 200—300元 500—1000元 1000—2000元 2000元以上 人 数 32 108 44 16 百分比 16 54 22 8 我校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 顺口溜:“一月二百贫困户,四百五百刚够用,千儿八百是扮酷,两千三千是大户” 物质消费 精神消费 过度消费 图中分别是什么消费观? 2、统筹兼顾,合理消费 处理好四个关系: 消费和积累的关系 当前消费和长远消费的关系 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关系 生存、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关系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消费?为什么?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 ???????? ?? ??????? ????? ??? ???????? 绿色消费 (“5R”): 节约消费,减少污染(Reduce) ? 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Recycle) ?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 视频:一桌满汉全席188888元 视频:最震撼的婚礼车队 这是坐落在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五堡村的一座墓地的主体部分。这座建在公路边的墓地占地面积达2亩多,内有牌坊、凉亭、休息区和人工河等建筑,显得“气势非凡”。据了解,这座墓地是当地一谭姓村民花费上百万元建造的。 讨论:你是如何看待以上三种社会现象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