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黄秀梅讲述.ppt

第六章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黄秀梅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基本过程 ◆ 盐类融合法 ◆ 高Ca2+和高pH值融合 ◆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 ◆ PEG与高Ca2+和高pH值结合融合法 ◆ 电融合法 A. 盐类融合法 盐类融合剂种类 硝酸盐类:NaNO3、KNO3、Ca(NO3) 2 氯化物类:NaCl、CaCl 2 、Mg Cl 2 、 BaCl 2 葡聚糖硫酸盐类:葡聚糖硫酸钾、葡聚糖硫酸钠 盐类融合的优缺点 优点:盐类融合剂对原生质体的活力破坏力小 缺点:融合频率低,对液泡化发达的原生质体不易诱发融合 B. 高Ca2+和高pH值融合 Ca2+浓度 0.05 mol/L pH 9.5-10.5 具体做法(以烟草为例) 取分离、纯化好的两种亲本原生质体以1:1的比例混合; 加入0.05mol/LCaCl2.2H2O和0.4mol/L甘露醇; 再用甘氨酸钠缓冲pH值到10.5,成为融合液,同时在37℃下保温0.5h; 用0.4mol/L甘露醇洗净高CaCl2和高pH值; 两种原生质体的融合率达到10%。 C.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 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一种多聚化合物,分子式H(OHCH2-CH2)nOH, 平均相对分子量200-20000之间 融合机制:可能是由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PEG分子和原生质体表面的负电荷间在钙离子的连接下形成静电键,促使异源的原生质体间的粘着结合 用相对分子质量为1540的PEG处理40-50 min;再用培养液缓慢稀释PEG最后洗去PEG,得到10%的异核体 D. PEG与高Ca2+和高pH值结合融合法 先用PEG处理30min;(PEG是相邻原生质体表面间的分子桥) 然后用高Ca2+和高pH值液,稀释PEG;(引起原生质体表面电荷的紊乱和再分布,从而促进了融合) 再用培养液洗去高Ca2+和高pH值 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E. 电融合法 原理: 改变原生质体质膜表面的电荷和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改变,使异种原生质体粘合并发生质膜瞬间破裂,进而质膜开始连接,直到闭和成完整的膜形成融合体。 优点: 对原生质体的损害小,融合率高,重复性强;装置精巧、方便简单,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或录像融合过程,免去PEG诱导后的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性强。 电融合基本过程 将制备好的亲本原生质体均匀混合放入融合小室,微电极型只有一个小室,平行电极型有4个小室,两电极间隔3mm,整个装置放在一个培养皿中 微电极型:用5-12微安的脉冲电流间断刺激1-5毫秒,原生质体在几秒到几十秒钟的时间内会发生暂时性的收缩,两层膜之间形成小孔,连接成桥,形成一个个泡囊,经点连接到面连接,最后形成融合体,整个过程约10-30分 平行多电极融合装置法:经过1兆赫如150V/cm交流电场发生双向电脉冲,原生质体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极化产生偶极子,原生质体紧密排开成串珠状。在适当时间和强度的直流电脉冲(50ms,1.2-2KV/cm)作用下,质膜发生被击穿,进一步形成融合体 细胞电融合过程 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包括3个主要阶段: 1)两个或多个原生质体的质膜彼此靠近; 2)局部区域质膜紧密粘连,彼此融合; 3)融合完成,形成球形的异核体或同核体。 PEG诱导法: PEG规格、纯度,作用时间 电诱导法: 原生质体密度 交流电压 交变电场的振幅频率 交变电场的处理时间 直流高频电压 脉冲宽度 脉冲次数 A、融合体的类型 B、杂种细胞选择的方法 C、细胞杂种的鉴定 A、融合体的类型 自体融合:发生在亲本原生质体自身 异体融合 谐和的细胞杂种:具有双亲全套染色体组的异源两倍体 部分谐和的细胞杂种:双亲的染色体经逐步排斥,便发生少量染色体的重组,然后进入同步分裂,最后形成带有部分重组染色体的植株 异胞质体细胞杂种:亲本的染色体全部被排斥,但胞质是双亲的 嵌合细胞杂种:不同种的双亲原生质体,发生了膜融合和胞质融合,尚未发生核融合。双亲的细胞核各自发生核分裂,接着形成细胞壁,最终形成嵌合体植物 B、杂种细胞选择的方法 互补选择法(遗传或抗性): 选择一个叶绿体缺失突变体,这一突变体在限定培养基上,能分裂、分化形成植株。具有正常叶绿素的植株,在上述限定培养基上,则不能分裂形成大细胞团(愈伤组织) 可见标记法: 凹穴培养皿分离法:根据融合后异核体和亲本原生质体的形态特征之区别 微吸管分离法:用一种向吸管根据可见标记吸取异核体,进行“看护培养”,以获得杂种植物 生长特性选择法: 利用原生质体对培养基成分要求与反应的差异选择杂种细胞。 物理特性选择法: 利用亲本原生质体大小、颜色、漂浮密度及电脉差异率等差异选择杂种。 其他方法: 如采用显微操作技术也能把单个异核体分离出来进行培养。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 异硫氰酸罗丹明(RITC) 分别发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