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光緒十二年-文澳國小.ppt
* 製作人:林家瑩、方嘉玲 ttp:h//.tw/CHINESE/depart/civil/sp01.htm 網址: 澎湖天后宮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祠廟 位置:馬公市中央里正義街1號 創建年代:相傳建於明代初葉 天后〈媽祖〉宮位在馬公市區的中央里,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相傳至元十七年(西元一二八○年)元世祖派兵征伐日本,遭遇颱風,官兵漂散,而夢見媽祖救眾,登 陸平湖嶼(即澎湖嶼)。驚濤餘生,是媽祖的神佑,所以至元十八年(西元一二八一年)世祖封媽祖為「天妃」,立天妃宮,設澎湖寨巡檢司。 ???? 天妃宮俗稱媽祖宮,明代稱為「娘宮」、「媽祖宮」、「娘媽宮」等,廟名也是地名。嘉靖四十二年(西元一五六三年),俞大猷剿倭勝利,擴建媽祖宮。 ???? 萬曆二十年(西元一五九二年),日本「鎖國令」弛懈,倭寇侵襲沿海及澎湖。朝廷派兵圍剿佔澎的倭寇,大勝,都說是媽祖神佑,所以官兵及移民便再重建娘宮。或有一說,認為媽祖宮是這時才開始新建的。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俞咨皐驅逐荷蘭人,收復了澎湖,又改建媽祖宮而成為現今之貌。當時地名為「娘宮。」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二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率領軍隊進攻澎湖,打敗明軍。當時施琅認為能進攻取勝,全靠媽祖顯靈相助,於是奏請康熙皇帝加封。清庭據奏許準,並且特派禮部郎中雅虎專程來澎湖致祭,表示敬意。第二年,康熙二十二年,就正式加封為媽祖為天后。從此,媽祖宮又稱為「天后宮」,地名「媽宮」。民國九年日據政府改地名媽宮澳為「馬公街」,從此「媽宮」成了「馬公」。 西嶼西臺位於西嶼鄉內垵外垵二村間的臨海高地上。光緒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清廷為了防止台灣海峽賊寇的侵襲,由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主事興建,由清季劉銘傳所督修之 砲台。當時募二萬餘人,歷時近兩年才完成。堡上曾安裝十九世紀的英製「阿馬士壯」新式大砲四門-十二 吋一尊、十吋二尊、八吋一尊,以防止企圖侵入媽宮港的敵人,只可惜現均已無存。 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起,法將孤拔〈Courbet〉率遠東艦隊攻我臺澎,澎湖不守,臺灣瀕於危始。幸賴劉銘傳艱苦奮戰,始得保全。中法議和後,清廷以臺灣為七省門戶,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建臺灣為行省,以劉銘傳為首任巡撫,籌劃臺澎防務,並奏請於澎湖設總兵一名,極力加強澎湖防務。 此座古堡佔地八、一五公頃,四周高築牆垣,牆內則壘石成壇,壇上放置大砲,壇下建隧道,寬十三尺,高十一尺,成「山」字形。石壇拱頂縱橫貫通,可與砲台互通消息,儼如一地下堡壘,固若金湯。而此堡也曾為清廷水師基地。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由總兵周振邦防守,駐軍增至五千人左右,足見此堡乃為當時的要塞重地,關係著澎湖的存亡。如今,雖事過境遷,然城堡猶存,置身其間,令人發思古幽情,而知先賢衛疆之艱辛。 當時在臺澎建築砲臺九座修建一座,而澎湖獨佔其四,本室規模浩大,施工情形甚為艱苦。於光緒十四年七月完工。 西嶼西臺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西嶼鄉外垵村地號二七八號 創建年代:清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 湖西拱北砲台 等級:國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澎湖縣湖西鄉拱北山 創建年代: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 拱北砲台為劉銘傳於清光緒十二年〈西元一八八六年〉新築之九座新式砲台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座內陸砲台,因而格外具有歷史價值,乙末之役〈西元一八九五年〉後被日軍所佔領,目前為軍事重地。 拱北砲台位於馬公城外東北方的拱北山上,是掩護馬公港背面的重要砲台。日軍登陸後以此為首要佔領目標,在砲台攻防戰中日軍陣亡2人,負傷17人,是日軍在澎湖一役中勉強稱得上激烈的一場戰鬥。拱北砲台被攻下後,日軍即長驅直入,佔領馬公城。 目前的砲台為日本時代的大型制式砲台,設施完備,施工精緻,特別是尚保留一座觀測所。 澎湖目前擁有荷蘭、清末及現代砲台,本砲台則為唯一之完整的日式砲台。位於澎湖最高之拱北山上,為掩護馬公港重要砲台。現為軍事管制區尚未對外開放。 西嶼東臺 等級:第一級古蹟 類別:關塞 位置:西嶼鄉內垵村地號379-4號 創建年代:清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 西嶼東臺為清代劉銘傳所修之砲臺。座南朝北,其規模有內外二城廓,外廓士提東南角置觀測所,與金龍頭共同扼視媽宮海口,內廓有營舍與砲座,規模略較西嶼西臺小,營防建築型式也有不同,但其配置上較西嶼西臺完整。 西嶼燈塔 等級:第二級古蹟 類別:燈塔 位置:西嶼鄉外垵村三十五鄰一九五號 創建年代:乾隆四十三年(西元1778年) 漁翁島燈塔位於西嶼島的南端盡頭處,即今外垵村的西海岸上,是清乾隆四十三年〈西元一七七八年〉澎湖通判謝維祺奉台灣府知府蔣元樞之命而興建的。 燈塔初建時有石塔七級,底座約五丈。每日夜晚燃燈,光芒照耀海上,以指示航行船隻,是台灣燈塔之濫觴。到了光緒元年〈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