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中药炮制学 第十章 炙法 概述 1.定义: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炙方法。 2.分类:根据所用的辅料种类分为: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油炙。 3.方法: ⑴先拌辅料后炒药:将药物与定量辅料拌匀,密闭闷润至药物将辅料基本吸尽,入锅文火炒干。 此法适于加工质地较坚实,辅料不易渗入的药物。 ⑵先炒药后加辅料:将药物入锅炒至规定程度,再均匀喷洒一定量的辅料,文火炒干。 此法适于加工质地疏松,辅料易于渗入的药物以及不宜拌润辅料的药物。 4目的: 药物炙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方面均可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嗅矫味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5. 炙法与加辅料炒法比较 第一节 酒炙法 1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称为加入一定量的酒拌炒的方法酒炙法。 2酒的选择及用量 酒炙药物以黄酒为佳。个别药用白酒(蟾酥) 酒的用量一般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 3酒炙的目的 ⑴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等。 ⑵增强活血、通络、助阳作用:如当归、川芎、乌梢蛇、蛤蚧等。 ⑶矫嗅去腥:如乌梢蛇、蕲蛇等。 ⑷减少副作用:如常山。 ⑸降低毒性:如蟾酥。 4酒炙的操作方法 ⑴先拌酒后炒药: 药物大小分档,加定量黄酒拌匀,加盖闷润,至酒被吸尽,文火炒干,放凉,密闭储存。 此法适用于大多数药材,尤其是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如大黄、川芎、白芍等。优点是酒易渗入药材组织内部,从而发挥调整药性的作用。 ⑵先炒药后加酒: 药物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均匀喷洒一定量黄酒,炒干,放凉取出。 此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由于此法不易使酒渗入药材组织内部,加热即迅速挥发,一般较少采用。 5注意事项 ⑴药物加入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应加盖,以免酒挥发。 ⑵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 ⑶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酒迅速挥发,达不到炮炙目的。 黄连 P168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黄连、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 ⑴炮制方法 黄连:取原药材,抢水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 酒黄连:取黄连片,加入定量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每100kg黄连片,用黄酒12.5kg。 姜黄连:取黄连片,用姜汁拌匀,稍闷润,待姜汁被吸尽后,文火炒干。 每100kg黄连片,用生姜12.5kg或干姜4kg,绞汁或煎汁。 吴萸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取汁去渣,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 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萸10kg。 ⑵炮制作用 黄连: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适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疔疮肿毒,口舌生疮,耳道流脓等证。 临床常用如香连丸,黄连解毒汤等。 酒黄连:酒炙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临床常用如清肝胆实热的当归龙荟丸等。 姜黄连:姜汁炙后,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增强其止呕作用,以治胃热呕吐为主。 临床常用姜黄连治疗“火呕”。如《中国中药杂志》89.⑷.22 的治疗经验。 黄连虽能清热泻火,但降逆止呕力弱;故姜炙取生姜降逆止呕之性以助黄连清热泻火,方可奏效。若单用生姜,虽为“呕家之圣药”,却因其性温助热,必借黄连苦寒以制生姜之热,方可达到泻火止呕,治疗火呕证之目的。 吴萸连:吴茱萸汤炙后,可抑制其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 其组成与“左金丸”相同。 ⑶炮制研究 水处理对黄连理化性质的影响: 黄连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等生物碱为季铵碱,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高。——软化时宜抢水洗或捣碎生用 目前实际应用时,黄连多在用时捣碎,以避免在切制过程中成分的流失。 酒炙后增加生物碱的溶出率,抑菌作用增强。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黄连在加热过程中,可生成一种红色小檗碱——小檗红碱,其含量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小檗碱相应减少。加热也能时掌叶防己碱、药根碱等发生结构变化。提示要注意研究黄连加热与质量变化的关系。 大黄 P170 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炮制规格 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醋大黄、清宁片。 ⑴炮制方法 大黄: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捞出,淋润至软后,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酒大黄:取大黄片或块,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放凉。 大黄片或块每100kg,用黄酒10kg。 熟大黄: (1)取大黄片或块,隔水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