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近曲小管 2、髓袢降支细段 该段上皮细胞对水通透,对Na+和尿素不通透,尿液流经此段至髓袢底部,管腔内渗透压逐渐升高。 3、髓袢升支粗段 髓袢升支粗段:影响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4、远曲小管 5、集合管 髓袢升支粗段 髓袢升支粗段:影响肾对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利尿作用:迅速、强大而短暂 作用于Na+-K+-2Cl-同向转运蛋白,抑制NaCl的重吸收 使尿液的稀释功能受到抑制 使尿液的浓缩功能受到抑制 尿中H+及K+排出增加,致低血钾及低盐综合征。 Cl- 的排出大于Na+的排出,易致低氯性碱中毒。 尿中Mg2+排出增加,产生低镁血症。 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扩血管作用 扩张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肾衰时尤明显。 扩张小静脉,减轻心脏负荷,减轻肺水肿。 [不良反应] 水电解质紊乱 可引起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镁、低氯性碱血症等。低血钾最常见,要注意及时补充钾、镁. 耳毒性 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及暂时性耳聋。应避免与其他可导致耳聋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合用。 高尿酸血症 呋塞米和尿酸竞争肾小管上的有机酸分泌系统,减少尿酸的排泄,并能增强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 其他 胃肠道反应、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 药物联合应用 增加强心苷对心脏的毒性 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可加重耳毒性 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合用,加重肾毒性 与阿司匹林、双香豆素等合用竞争血浆蛋白易致出血 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易致低血钾 布美他尼 起效快、作用强、毒性低、用量小 扩张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肺循环。 排钾作用小于呋塞米 托拉塞米 中效利尿药-噻嗪类、噻嗪样利尿药 氯噻酮、吲达帕胺等无噻嗪环结构,但其作用及作用机制与上相似,称噻嗪样作用利尿药。 噻嗪类利尿药 口服吸收良好,在体内不被代谢,大部分以原形从肾排出,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远曲小管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 中等强度利尿 作用远曲小管近端,干扰Na+-Cl-同向转运系统 影响尿的稀释功能而利尿 不影响尿的浓缩过程 轻度抑制碳酸酐酶,抑制H+-Na+交换 促进K+排出,致低血钾 促进Mg2+排出,致低血镁 促进Ca2+重吸收,产生高钙血症 2.降压作用 3.抗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ADH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临床应用] 1.水肿: 是轻中度心源性水肿首选利尿药。 肾性水肿肾功能损害较轻者效果较好,肾功能 不全者慎用。 对肝性水肿与螺内酯合用效果好,但易致血氨 升高。 2.高血压 3.尿崩症:轻型,减少尿崩患者的尿量,重型 疗效差。 4.其他:高尿钙症和骨质疏松。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低血钾较常见,与强心苷类或氢化可的松合用应及时补钾,还引起高血氨,肝硬化患者慎用。 2.高尿酸血症和高尿素氮血症:与尿酸竞争同一分泌机制,较少尿酸的排出,痛风患者慎用。 [不良反应] 3.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加重肾功能不全,禁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4.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慎用。 5.脂质代谢紊乱 6.过敏反应: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与磺胺类有交叉过敏反应。 噻嗪样利尿药 氯噻酮 利尿强度与氢氯噻嗪相当,但维持时间长,对碳酸酐酶抑制作用强。可致畸胎,还可引起男性性功能减弱。 吲达帕胺 利尿作用较氢氯噻嗪强,丢钾作用弱,对糖耐量及血脂无影响,是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少的中效利尿药。 集合管 弱效利尿药 留钾利尿药 螺内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氨苯蝶啶、阿米洛利:阻断Na+通道,减少Na+的重吸收。 螺内酯 [药动学] 有明显的首关效应和肝肠循环,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代谢产物仍有活性,极少从尿中排出。 作用弱,起效慢而维持久,属留钾性利尿剂。 [作用机制] [用途] 利尿作用较弱,较少单用,常与丢钾利尿药合用。 用于伴醛固酮升高的顽固性水肿。 [不良反应] 1.高血钾 2.胃肠道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4.性激素样作用 5.其他:口渴、皮疹、粒细胞缺乏及肌痉挛。 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二者结构不同但作用相同。 [作用和用途] 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及集合管上的Na+通道,阻滞Na+的再吸收,抑制K+-Na+交换,使Na+和水排出增加,同时伴有血钾升高。 单用疗效较差,常与噻嗪类合用,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 常见消化系统症状; 长期服用可引起高血钾症; 氨苯蝶啶可致叶酸缺乏,肝硬化患者服用后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作用及机制] 作用于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5168-2023表A.5 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pdf VIP
- 大班数学活动《8的分解组成》PPT课件.ppt
- 【一模】2025年广东省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数学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docx
- 13S201 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docx VIP
- 主题班会课件-师恩难忘-学子感恩-致敬恩师主题班会.ppt
- 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docx
- World怎么在参考文献后面添加CrossRef.pdf VIP
-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适用于资格后审).doc VIP
- 八下英语U3词性变化.docx
-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