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膜分离ppt.ppt

  1. 1、本文档共2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膜分离ppt.ppt

* 3)乳液型液膜 首先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高剪切下制成乳 液,然后再将该乳液分散在第三相(连续相),即 外相中。乳状液滴内被包裹的相为内相,内、外相 之间的部分是液膜。 一般情况下乳液颗粒直径为0.1~1 mm,液膜 本身厚度为1~10 μm。根据成膜材料也分为水膜 和油膜两种。 * 如图9所示的是一种油膜,即W/O/W型乳液型液膜。它是由表面活性剂,流动载体和有机膜溶剂(如烃类)组成的,膜溶剂与含有水溶性试剂的水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形成油包水型小液滴,含有水溶性试剂的水溶液形成内相。将此油包水型乳液分 散在另一水相(料液),就形成一种水包油再油包水的复合结构,两个水相之间的膜即为液膜。料液中的物质即可穿过两个水相之间的油性液膜进行选择性迁移而完成分离过程。 * 图9 乳液型液膜示意图 上述三种液膜中,乳液型液膜的传质比表面最 大,膜的厚度最小,因此传质速度快,分离效果较 好,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液膜分离机理 无载体液膜分离机理 选择型渗透机理 选择性渗透与化学反应结合机理 萃取与吸附机理 有机载体液膜分离机理 逆相迁移和同相迁移 逆相迁移 同相迁移 反向迁移 当液膜中含有离子型载体时的溶质迁移过程。由于液膜两侧要求电中型, 在某一方向一种阳离子移动穿过膜, 必须由相反方向的另一种阳离子迁移来平衡, 所以待分离组分与供能溶质的迁移方向相反。这种迁移称为反向迁移。 外水相 膜相 内相 (20%H2SO4) Cu2+ 2R- CuR2 2H+ 2H+ Cu2+ Cu2+ + 2RH 2R- 2H+ + Cu2+ 2H+ 同相迁移 液膜中含有非离子型载体时, 它所载带的溶质是中性盐。例如用冠醚化合物作载体, 它与阳离子选择性配位的同时, 又于阴离子结合形成离子对而一起迁移。这种迁移称为同相迁移。 外水相 膜相 内相 K+Cl- Li+Cl- 冠醚 低浓度K+ 高浓度Cl- 高浓度K+ 低浓度Cl- K+ Cl- 液膜分离操作过程 液膜法处理废水流程示意图 包括液膜制备、液膜渗透、澄清分离和破乳四部分 * 3. 液膜分离技术应用领域 (1)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在生物化学中,为了防止酶受外界物质的干扰 而常常需要将酶“固定化”。利用液膜封闭来固定 酶比其他传统的酶固定方法有如下的优点: ① 容易制备; ② 便于固定低分子量的和多酶的体系; ③ 在系统中加入辅助酶时,无需借助小分子载体吸 附技术(小分子载体吸附往往会降低辅助酶的作用) * (2)在医学中的应用 液膜在医学上用途也很广泛。如液膜人工肺、 液膜人工肝、液膜人工肾以及液膜解毒、液膜缓释 药物等。目前,液膜在青霉素及氨基酸的提纯回收 领域也较为活跃. * (3)在萃取分离方面的应用 液膜分离技术可用于萃取处理含铬、硝基化合 物、含酚等的废水。我国利用液膜处理含酚废水的 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其他如石油、气体分离、矿物 浸出液的加工和稀有元素的分离等方面也有应用。 乳化液膜处理含酚废水 * 图6a 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真空气化) * 图6b 渗透蒸发分离示意图(惰性气体吹扫) * 2. 制备渗透蒸发膜的材料 (1)渗透蒸发膜材料的选择 对于渗透蒸发膜来说,是否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是首先要考虑的。基于溶解扩散理论,只有对所需 要分离的某组分有较好亲和性的高分子物质才可能 作为膜材料。 * 如以透水为目的的渗透蒸发膜,应该有良好的亲水性,因此聚乙烯醇(PVA)和醋酸纤维素(CA)都是较好的膜材料;而当以透过醇类物质为目的时,憎水性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则是较理想的膜材料。 * (2)制备渗透蒸发膜的主要材料 用于制备渗透蒸发膜的材料包括天然高分子物 质和合成高分子物质。 天然高分子膜主要包括醋酸纤维素(CA)、羧 甲基纤维素(CMC)、胶原、壳聚糖等。 * 用于制备渗透蒸发膜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 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t)、 聚四氟乙烯(PTFE)等非极性材料和聚乙烯醇 (PVA)、聚丙烯腈(PAN)、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等极性材料。 * 3. 渗透蒸发技术应用领域 渗透蒸发作为一种无污染、高能效的膜分离技 术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很 高的单级分离度,节能且适应性强,易于调节。 目前渗透蒸发膜分离技术已在无水乙醇的生产 中实现了工业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