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后期美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国防教育法》和60年代教育改革 70~80年代初期教育改革 第一节 《国防教育法》和 60年代教育改革 一、《国防教育法》 (一)颁布背景 令“美国举国惊慌”的苏联人造卫星发射(1957.10.4) 其发射带给美国人的冲击超过了1949年苏联打破美国原子弹垄断时的程度,被称为是美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珍珠港”事件。 “美国输掉了一场比珍珠港更大和更重要的战役。”----爱德华·特勒 人造卫星事件标志着美国科技领先神话的破灭,同时意味着苏联既然有能力把人造卫星送上天,也就有能力造出强大威力的火箭来发射带核弹头的洲际导弹,这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和挑战。 为什么“伊凡”能做到的事,而“汤姆”做不到? 领导人面临空前的压力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保证(12月6日,急急忙忙用海军的“先锋”火箭发射,但升空后2秒就坠毁。) 在野党大肆攻击共和党,致使其1958年选举惨败。 军界人士有口难言(1946年,海军空军提出发射,但国防部认为没有必要,机会失去)。 科技界孤芳自赏的心态受到严重打击。 民众体验冲击波后,开始关注科技领域,对科学精英不满。 媒体文章报道铺天盖地,矛头都指向学校教育。 抨击杜威式教育,对苏联学校教育推崇备至。 “人造卫星事件”像一个黑按钮,使美国教育改革一触即发。 正如“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再没有人说不参战,“人造卫星事件”后,再没有哪个美国人认为教育改革无关紧要了。 (二)教育改革举措 1958年5月,派代表团访问苏联 1958年9月,颁布《国防教育法》 开篇“本法的目的是加强国防并鼓励和援助教育方案的扩充和改进,以满足国家的迫切需要”。 《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1、加强普通学校中的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新三艺”) 2、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设立地方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 3、加强天才教育 4、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964年,《国防教育法修正案》,将有效期延长到1968年,范围扩大。(1500-7500人) 1982年,再次修正该法案,以适应竞争需要。 联邦政府资助教育合法化。 二、60年代 的教育改革 重点改革领域: 中小学课程改革; 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 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一)中小学课程改革 1958年,现状:“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学家们对现有的中学物理、化学、生理学教材失望。 “14本常用的教科书,没有一本是令人满意的。” 1959年,马萨诸塞州研讨会 1960年,《教育过程》 1. 《教育过程》 强调早期教育,发觉儿童智力潜力; 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 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 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 2.编制教材 以科学家为主体,邀请教师参加。 问题:教材知识深度够,教学法经验缺乏,教师无法使用,学生不感兴趣,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通过《中小学教育法》 提出中小学教育目标(与实用主义思想完全不同,与《国防教育法》接近)。 (二)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 “机会平等是我们的美国梦,而我们神圣的誓言就是去实现全民教育。” “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贫困繁育出了贫困” 重申黑人、白人合校 制定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 政府拨款奖励黑人、白人学校合校工作 布朗案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尚处于种族隔离状态中,堪萨斯州一名年仅9岁的黑人女孩琳达欲就近入一所白人学校上学遭拒,她不得不每天步行1英里多穿过一个火车调车场去一所黑人小学上学。其父奥利弗·布朗为此起诉托皮卡地方教育局,在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帮助下,历经曲折终于赢得官司。 1954年联邦最高法院宣判: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违背了宪法第14条修正案所规定的平等保护原则,公共设施的隔离实质上就是不平等。布朗案的判决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被美国法学界称为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世纪之案”。 (三)高等教育发展 措施: 措施二:多渠道投资 1959-1960年,高校财政收入57.9亿美元 1969-1970年, 215.2亿美元 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表现 1.学生数量激增 2.学校数量增加及规模扩大 数量:1955年 高校2111所,1968年2483所。 学校规模: 3.高等教育结构层次的显著变化 四年制本科教育 两年制学院与研究生教育。 社区学院的发展 数量的发展 职能的发展 转学教育----集转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服务、补偿教育于一身的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