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2 电位分析法指示电极的分类 理想的指示电极对离子浓度变化响应快、重现性好,电极电位与待测离子浓度或活度关系符合Nernst方程。 14.4 离子选择电极—电化学传感器 14.4.3.1 玻璃电极 pH玻璃电极 内参比电极:银-氯化银丝 内参比溶液:0.1molL-1HCl溶液 其玻璃由SiO2、Na2O和CaO等组成 参比电极多用饱和甘汞电极 响应机理 纯SiO2石英玻璃没有可供离子交换的电荷点。 当加入碱金属的氧化物后,使部分Si-O键断裂,生成带负电荷的Si-O骨架,在骨架的网络中是活动能力强的M+离子。 H+ + Na+Gl- ? H+Gl- + Na+ 在玻璃膜表面形成一层水化凝胶层。 硅酸盐玻璃中有金属离子、氧、硅三种元素。Si-O在空间中构成固定的带负电荷的三维网络骨架,金属离子与氧原子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存在并活动于网络之中承担着电荷的传导。 在内外两水化胶层与干玻璃之间形成两个扩散电位,如果两侧水化胶层性质完全相同,则两扩散电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结果相互抵消。 玻璃膜电位 P366 讨论 带负电荷流动载体——对阳离子有选择性响应 烷基磷酸盐、四苯硼盐等。 酶电极是将生物酶涂布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敏感膜上,试液中的待测物质受酶的催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为电极响应的离子,由此可间接测定试液中物质的含量。 例题: 在测量时,ESCE、 EAgCl,Ag、 E液接、 E内都是常数,所以: 从表观上看,Nernst响应斜率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恒定即为常数。 实际工作中,电极的实际响应斜率与理论Nernst响应斜率无固定对应关系,上述pH实用定义式并未考虑涉及到的这一问题。 仪器的响应斜率是按理论值设计的,如果电极的实际响应斜率与测量仪器的有差别,测量的pH就会产生误差。 解决这一问题要用双pH标准校准仪器斜率与电极的相同,即可克服由此引起的误差。 14.6.1.3 血液的pH测定 美国NBS制定了两个测定血液的pH的标准溶液,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的各一个。一级的是0.008695mol·kg-1 KH2PO4+0.03043mol·kg-1 Na2HPO4的缓冲溶液。 进行实际测量时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测量条件与生物体温一致。 2.防止测量时血液吸入或逸出CO2,要在隔离 空气下进行。 3.血液容易粘污电极,需用专门的清洗方法。 14.6.2.1 直接比较法 影响电位测定准确性的因素: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与计算示例 络合滴定 指示剂法准确滴定的要求是,滴定反应生成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必需是 ≥6,而电位法可用于稳定常数更小的络合物;电位法所用的指示电极一般有两种,一种是Pt电极或某种离子选择电极,另一种却是Hg电极(实际上就是第三类电极)。 沉淀滴定 电位法应用比指示剂法广泛,尤其是某些在指示剂滴定法中难找到指示剂或难以选择滴定的体系,电位法往往可以进行;电位法所用的指示电极主要是离子选择电极,也可用银电极或汞电极。 Fick(菲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 15.3 直流极谱法—经典极谱法 15.3.1 直流极谱的装置 a. 电极毛细管口处的汞滴很小,电流密度大 b. 汞滴不断滴落,使电极表面不断更新,重复性好。 C. 金属与汞生成汞齐,汞容易提纯。 e. 氢在汞电极上的过电位高,不会产生还原干扰; f. 用滴汞作为阳极时,电位一般不能正于0.4V(vs SCE)。 15.3.2 极谱波的形成 极限电流减去残余电流, ,称为极限扩散电流,它与物质的浓度呈正比,这是极谱定量分析的基础。 当溶液的组分和温度一定时,每一种电活性物质的半波电位(E1/2)是一定的,不随其浓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 15.4.1.3 简单离子极谱波、络合物极谱波和有机化合物极谱波 15.6.1 线性扫描伏安法 与平面电极相比,滴汞电极上的表面积随时间而变化。汞滴向溶液方向生长运动,会使扩散层厚度变薄,大约是线性扩散层厚度的(3/7)。 假设汞滴为圆球形,则某一时刻汞滴的表面积为: 15.3.3 扩散电流方程 某一时刻的扩散电流(瞬时极限扩散电流公式) 当时间t达到最大τ时: id 为平均极限扩散电流(从t=0 到t=τ的电流平均值) 尤考维奇常数 : K=607nD1/2m2/3t1/6 尤考维奇方程式 毛细管常数 扩散电流常数 (id)平均=607nD1/2m2/3 t 1/6c 讨论: (1) n,D 取决于被测物质的特性 将607nD1/2定义为扩散电流常数,用 I 表示。I越大,测定越灵敏。 (2) m,t 取决于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快乐的歌》教学设计与说明.pdf VIP
- 贵阳与唐代的谢氏.docx VIP
- 乡村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策略分析.docx VIP
- 安桥功放tx-rz3100高级中文使用说明书.pdf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pdf VIP
- 2025年全国安康杯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110题).docx VIP
- CQI-17锡焊系统评估第二版(2021年发布-含记录).doc
-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7课《上课了,好好学》课件.pptx VIP
- Sintec新特光电技术声光开关驱动器QSD-T系列说明书.pdf
- 中职历史课件:12.第12课:明朝的兴亡.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