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神经系统解剖 脊髓和脊神经 脑和脑神经 脑脊髓被膜 脑室 脑脊液 脑屏障 一、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脊髓的内部构造 脊神经 (一)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1. 位置:椎管内 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 下端平第1腰椎体下缘 新生儿下平第3腰椎 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检验脑脊液。 2. 外 形 前后略扁的圆柱状结构,40-45cm 六纵沟:前正中裂anterior median fissure;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前外侧沟anterlateral sulcus、后外侧沟posterlateral sulcus;后中间沟(上部) 两膨大: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和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 一圆锥:脊髓圆锥 一终丝:终丝、马尾 3. 脊髓节段 脊髓节31个 C1-8、T1-12、L1-5、S1-5、Co1。 前根、后根 脊神经节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 白质 中央管central canal 1、灰质 位于中央管周围,断面似蝶形,整体上呈柱状。 分前角、后角、中间带(T1-L3节段侧角) 1)前角anterior horn (多极)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型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纤维,控制骨骼肌的精细运动; 小型的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闰绍细胞Renshaw’s cell 脊髓灰质炎 2)后角posterior horn 含有联络神经元,接受后根的传入信息 细长,分群较多 缘层marginal layer,后角背侧的灰质 胶状质Rolandi substantia gelatinosa,在缘层前方的“∧”形胶状结构,其轴突上升或下降参与节段间的联系 后角固有核nucleus proprius,胶状质前方的大、中型细胞,其轴突构成上行纤维束 胸核nucleus thoracicus,后角基部内侧的大型细胞,仅位于C8-L3节段。 3)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中间内侧核intermediomedial nucleus,接受后根来的纤维,可能与内脏感觉有关 中间外侧核intermediolateral nucleus,占据C8-L3节段的侧角,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小型多极神经元) 骶副交感核sacral parasympathetic nucleus,在S2-4节段,由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胞体组成。 附:脊髓灰质的板层构筑学说 按照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密度,把脊髓灰质划分为10层:Ⅰ层相当于后角缘层;Ⅱ层相当于胶状质;Ⅲ、Ⅳ层相当于后角固有核;Ⅴ层相当于后角颈部,外侧为网状结构;Ⅵ层相当于后角基部;Ⅶ层相当于中间带,胸核也划入此层,在脊髓膨大处,此层可延伸至前角内侧;Ⅷ层位于前角基部,在脊髓膨大处只占前角内侧部;Ⅸ层包括各群前角运动神经元;Ⅹ层为中央管周围的灰质。 脊髓灰质特征 纵行三根柱 横断似蝶舞 前动后感觉 中间要自主 2、白质 位于灰质周围,主要由纵行的神经纤维(纤维束)构成 被表面纵沟分为三部:前索anterior funiculus、外侧索lateral funiculus以及后索posterior funiculus。 固有束fasciculus proprius,参与脊髓节段内或节段间反射 纤维束、神经束、传导路 1)上行纤维束 薄束和楔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小脑束 薄束fasciculus gracilis和楔束fasciculus cuneatus 同侧脊神经后根中内侧部纤维的直接延续; 上行到延髓,分别终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把躯干和四肢的肌、腱、关节和骨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冲动以及皮肤辨别两点间距离和物体纹理粗细的触觉冲动传向脑部。 薄束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感觉冲动; 楔束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的感觉冲动。 脊髓丘脑束spinothalamic tract 起自对侧后角缘层和后角固有核,上升1-2节段后,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分别称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两束在脑干合并为脊髓丘脑束,止于背侧丘脑,在腹后外侧核换元中继后,上行止于大脑皮质。 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浅感觉)。 脊髓小脑束spinocerebellar tract 位于外侧索,分为前束和后束 前束纤维主要起于胸髓中部以下两侧灰质的Ⅴ~Ⅶ层,上行经小脑上脚终于旧小脑皮质。 后束纤维主要起自同侧的胸核,上行至延髓后经小脑下脚终于旧小脑皮质。 主要传导反射性本体感觉冲动。 2)下行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 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 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 皮质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4海洋资源解说.ppt
- 34呼吸解剖20154解说.ppt
-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解说.ppt
- 34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我的水钟》解说.ppt
- 34抗帕金森病药解说.ppt
- 34抗生素1解说.ppt
- 34平面镜解说.ppt
- 34升华和凝华(j)解说.ppt
- 34升华和凝华(人教版)解说.ppt
- 34升华和凝华1解说.ppt
- 2025年成都市玩偶生产荧光涂鸦互动玩偶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成都市海绵生产用于体育馆室外运动场地透水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市体操鞋企业团建运动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溶洞极限运动(速降)场地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涵洞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体育场馆设施扎带安全防护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牦牛育肥产业园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旅拍宠物陪伴拍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进口食品节庆主题快闪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上海市洗选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