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曲霉毒素 是真菌毒素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集峰曲霉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对肝脏剧毒,并有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的天然污染物。已发现AF的衍生物有20多种,其中,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级致癌剂的AFB1毒性最大,低剂量长期摄入或大剂量一次暴露均可引发多种动物肝脏发生癌变或急性中毒。 国际上以黄曲霉毒素、苯并毒性作用作为10,000,别的物质与之相比。 黄曲霉毒素 原发性肝细胞癌在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非常罕见,却是非洲及东南亚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原发性肝细胞癌年发病人数为110200人,占世界总病例数的45%。其地理分布资料显示,高发区位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及广西等气候条件适于黄曲霉生长繁殖、具有亚热带气候特点的东南沿海岸线。 黄曲霉毒素 迄今为止,该病的病因尚未明了,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膳食暴露AFB1作为一重要的危险因子已引起世界的广泛注意。来自中国、肯尼亚、莫桑比克、瑞典、泰国及菲律宾的研究结果表明,膳食低剂量长期暴露AFB1与人类原发性肝细胞癌呈正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城区相比,该病的发生在以谷物为膳食主要来源的农村更为常见,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体健康。 黄曲霉毒素 AFB1对热非常稳定, 268-269℃方可破坏, 故一般烹调温度不破坏其毒性。某些化学试剂如5%次氯酸钠和丙酮可使AFB1完全分解,因此在实验室中用此方法对接触过AFB1的器皿作解毒处理。但在紫外线照射可使之分解。 黄曲霉毒素 AFB1和AFB2在紫外光下可产生蓝紫色荧光, AFG1和AFG2则产生黄绿色荧光,该特性是检测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重要依据。 黄曲霉毒素 AF分子中的二呋喃环是产生毒性的重要结构基础,而香豆素可能与致癌作用有关,AF的毒性、致突变及致癌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AFB1?AFG1?AFM1?AFB2?AFG2。 薄层色谱法检测AFTB1 1.原理 样品中AFTB1经甲醇-水溶液提取后,浓缩、定容、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经展开分离后,在波长365nm紫外光下观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荧光比较来确定含量。 2.样品处理 样品经正己烷(或石油醚)和甲醇-水溶液振荡提取,样品中油脂、色素等杂质进入正己烷层,而AFTB1和水溶性杂质留在甲醇-水层。用三氯甲烷反提取甲醇-水层,由于AFTB1更易溶解于三氯甲烷,从而进入三氯甲烷层,杂质留在水层。将三氯甲烷层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钠的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蒸发皿中,水浴通风挥干,冷却后,用苯-乙腈混合液溶解残渣,作点样液。 3.测定 (1) 定性 定性判断是否含有AFTB1 (2) 定量 根据定性判断结果进一步定量判断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抗原:抗原是指进入人或动物机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引起动物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和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后,由免疫系统产生分泌的能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抗体的基本特性:a、反应的特异性;b、反应的等比例性 ELISA方法 ELISA属于标记免疫学技术的一种,1971年由荷兰和瑞典的学者提出,由于其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并可以定量,从而使其在食品安全和卫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基于ELISA方法开发的用于食品中抗生素检测的试剂盒产品。 ELISA方法的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等比例性,以96孔的聚苯乙烯塑料微孔板(又称酶标板)为载体,在适当的技术条件下使抗原或抗体包被(吸附)在酶标板微孔的内壁上成为所谓的包被(固相)抗体或抗原,没有被吸附(游离)的抗原或抗体通过洗涤除去,然后直接加入酶标记抗体或抗原(或先加入适当的抗体或抗原与包被抗原或抗体反应后,再加入相应的酶标记抗体或抗原),形成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固定在微孔内,没有吸附的酶标记物洗涤去除,加入底物溶液于微孔中,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其水解、氧化或还原成为有色的底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复合物上酶的量(也反映了固定化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和酶产物呈现的色泽成正比,因此可以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参与反应的抗原和抗体的量。这就是ELISA的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AFTB1 1.原理 将已知抗原吸附在酶标微孔板表面,洗除未吸附抗原,加入一定量抗体与待测样品(含有毒素抗原)提取液的混合液,竞争孵育后,在固相载体表面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除多余抗体成分,然后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相结合,再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底物发生反应,生成有色物质,根据标准和样品的吸光度值,计算样品中的抗原(AFTB1)含量。 2.样品处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