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手足口病的诊治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S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 南京市儿童医院 赵德育 一、安徽省阜阳市疫情 2008年3月份以来,安徽省阜阳市部分医疗机构先后收治了以发热伴口腔、手、足、臀部皮疹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少数患者伴有脑、心、肺等脏器严重损害。 3月27日,第一例患儿死亡; 3月29日,阜阳市人民医院将情况上报阜阳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 4月23日,最终确定该病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 5月2日零时,阜阳市肠道病毒EV71感染病例已升至3321例。截至目前死亡人数为22人。 广东省卫生厅通报,截至2008年5月4日止,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25例,死亡3例,其中佛山市高明区2例,茂名1例。 国内流行情况 81年起,上海、北京、福建等零星报道,但缺乏病原学支持; 天津83年CoxA16爆发流行,5-10月间报告病例7000,86年又再度爆发,托幼机构两次爆发发病率分别为2.3%和1.9%; 2000年5-8月招远市立医院接诊1698例,6月15-7月15日发病高峰,3例死亡,14例病毒性脑膜炎; 2000年苏州某幼儿园因新加坡生病儿童返回引起爆发; 2001年4月,北京昌平区某幼儿园一起手足口病爆发,患病率达6.65% 。 国外手足口病感染发生情况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就有超过750例病例,149人致瘫,44人死亡。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发生2628例病例,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 岁,病程仅2天。 国外手足口病感染发生情况 日本是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以来,该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和警惕。1997年4—8月马来西亚共有2628例发病,4-6月死亡2 9例,死者平均年龄1.5岁。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 国内流行情况 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EV71流行,2001年出现首例死亡病例; 1998年EV71感染在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6月和10月流行中,共129106例,重症405例,多为5岁以下儿童(91%) ,死亡78例,其中65例有肺水肿或肺出血(83%)。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 一、手足口病的定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 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传播途径 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唾液中的病毒 日常接触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水源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经口感染 医源性传播:门诊交叉感染、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受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成人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抗体 患者主要为儿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85%~95%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季节分布: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夏秋季多见; 流行方式: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三、病原学 病原学特征 病原型别很多,均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肠道病毒属; 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 病原学特征 70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日本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 但以某个型为主; 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 我国80年代以CoxA16为主, 89年从成人病人分离出EV71型,1998-1999年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 肠病毒71型 1969-1973 美国加州首度分离出來 动物感染: 猴子: 类似小儿麻痹 鼠类: 肌肉炎 全世界性的分布 曾经被报告有流行之地区: 美国、澳洲、法国、香港、台湾 、 瑞典、 马來西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