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桂林·选做题·文化经典
学习目标 例题敲门 设题方式 备考指南 随堂演练 课外作业 1.感受命题类型 2.体会解题思路 学习目标 儒家宣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宪问》),道家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老子·第二章》),两者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 例题敲门 材料: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自孔子、老子之后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各个时代的人们,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拿起它来武装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例题敲门 例题敲门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题目: 1.“事实上,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本身亦即为‘儒道互补’的明证”,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示例:“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2分)“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这与道家“无为”的思想一致。两者合而为之,其本身就是“儒道互补”的体现。(2分) 例题敲门 2.“哪怕来到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提‘儒道互补’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请就 “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 义这一点加以探究。(5分) 示例: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每个过程,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例题敲门 设题方式 1.材料上,文字较长,两三百字左右;围绕 已学经典中的概念和思想来组织;或全为浅 易文言选段,但更有可能是“文白夹杂”。 2.题目上,总分值12分;往往设置两道小 题,呈梯度;第2小题极可能为探究题,或 发掘经典深层意蕴,或联系实例诠释经典内 涵,或对经典作个性化、创意性解读等等。 备考指南 1.了解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出现过 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词句的能力。 3.掌握阅读理解题的各种常用答题方法,尤 其是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随堂演练 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学界思潮,而顾炎武无疑是这一思潮的杰出代表。下面是几段相关文字: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 “(著书)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顾炎武《日知录·著书之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随堂演练 “凡(顾炎武)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全祖望《神道表》) “当明末年,(顾炎武)奋欲有所自树,而迄不得试,穷约以老。然忧天悯人之志,未尝少衰。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潘耒《日知录序》) 1.结合选段,可见“经世致用”作为一种新学 风,主张治学须 、 、 。(3分) 示例:关心国事 致力创新 有用于世 志向远大 勤勉严谨 重考察求证 (答出 任意三点即可) 随堂演练 2.有学者认为,“经世致用”与“心忧天下,敢 为人先”的湖湘文化传统有一致性。结合选 段,请举出你熟知的一位湖湘名人的具体事 例对两者的一致性加以探究。(6分) 示例:“经世致用”,强调务“当世之务”,关注“民生国命”,合乎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传统;“经世致用”,致力创新,强调“有所自树”,合乎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传统。(4分)如魏源一心为国,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率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2分,举谭嗣同、毛泽东等人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理欲之辨曾吸引了众多思想家的关注。到了宋代,理学思潮形成,并占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