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開始進行落葉堆肥的學校,主要有二種作法—落葉歸土、落葉集中堆肥.docVIP

目前開始進行落葉堆肥的學校,主要有二種作法—落葉歸土、落葉集中堆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前開始進行落葉堆肥的學校,主要有二種作法—落葉歸土、落葉集中堆肥.doc

落葉堆肥 目前開始進行落葉堆肥的學校,主要有二種作法—落葉歸土、落葉集中堆肥。第一種「落葉歸土」的方式,以高雄市五福國中為代表。五福國中有一塊草地,二旁種了大葉桃花心木,每年大葉桃花心木落葉時,總讓學生掃得很辛苦,在88年3月,由校內老師建議,學校同意此區不掃落葉,讓落葉自然掉落在草地上,猶如野地般,同學可以在軟軟厚厚的落葉上散步、嬉戲,雖然落葉經過人的踩踏會碎裂,但腐爛的速度很慢,因此五福國中在89年8月,為了讓新植的草生長,曾將樹下落葉清除,發現落葉底下有了黝黑的腐植土。 落葉集中堆肥 第二種方式「落葉集中堆肥」,大部分學校都採取此種方式。將校園內產生的枯枝、落葉、甚至菜葉「集中」,製造高溫潮濕的環境,慢慢發酵,分解轉變成可當作肥料的腐植質。但是放置落葉之處的設計有些微差異,常見的是放在水泥槽內,也有直接放在泥土地上,還有一種專門的落葉堆肥桶。 ▲蘇老師與學生們在雄中植物園草地上,所進行的落葉堆肥。攝影?林岱瑾 在我們調查的學校中已經開始做落葉堆肥的學校有援中國小、加昌國小、新民國小,都是將落葉枯枝收集在堆肥區,不同的是堆肥區的「樣式」,援中國小和加昌國小是將落葉堆放在水泥槽裡面,槽底也是水泥鋪成,通常會有二個水泥槽輪流使用,當一槽蓋上塑膠布正在發酵,另一槽就堆放新的落葉,如果擔心未蓋上塑膠布的落葉會亂飛,還可以學習加昌國小,在水泥槽上加蓋一層沙網,防止落葉飛出;另外,新民國小是直接將落葉堆在泥土地上,再蓋上塑膠布,特別的是新民國小還有一台高約150公分的碎木機,用來將校園內的枯枝或木製品碎裂後加入堆肥區中,所以在校園操場邊,有一小塊地方,堆了許多樹枝、廢棄的桌椅或其他木製品,等待工友先生用碎木機處理。 想法落實 四月,蘇老師再度來電,表示他們班上的同學,在公共區域內開始進行落葉堆肥,他們採取「落葉歸土」的方式,不掃落葉,只將落在水泥地的葉子掃到草皮或泥土地上,每天勤加澆水,蘇老師發現原本乾燥的泥土地,因為澆水及鋪上落葉,開始變得濕潤,有些地方也開始長草,可看出成效,但是,校內的老師卻有不同的意見。 ▲落葉堆肥桶。約120公分高,桶壁留有縫隙,價格不斐。 攝影?林岱瑾 由於蘇老師的公共區域在校內的「植物園」,是學校的重點地區,有些老師反應,植物園滿地的落葉髒亂不整齊,且以此種方式葉子要分解可能需要很久的時間,有老師建議,若要堆肥,則應該在校內較偏僻的角落挖洞將落葉埋起來,也有人說應該在草地上灑上菌種,加速落葉分解的速度。種種的建議讓蘇老師不知如何是好,也覺得很氣餒,為何大家還是喜歡一片落葉都不留的校園,而每天清除的大量落葉都被當作垃圾丟棄,完全忽略落葉堆肥再利用的好處,以及可以改善植物園內乾燥土質的情形。最後,在學校的行政會議上,決定將植物園分成二部分,有花台、走道的一邊落葉需掃乾淨,另一邊多草皮,就當作實驗性質,繼續讓蘇老師的學生們做落葉堆肥。(註) 同樣落葉 不同感受 當然,因為「環境」不同,人們對環境要求的標準也不同,這「標準」可說是文化、社會等各個層面長期形塑而成。人類為了生存,會將環境改善成讓人不易生病的情況,但是從「一片落葉不留」到「滿地落葉」間尚有許多空間,到底不會讓人生病的點是在天平的哪一點?我們不可能讓自己生活在無菌室中,在醫學上也證明了,當人在保護愈周密、愈少接觸病菌的環境下,其對環境中各式細菌、病菌的抵抗力也愈低,反而越容易生病,所以在「一片落葉不留」到「滿地落葉」間,可以試著去找出在當地活動的人與當地環境間的平衡狀態。例如,若無法接受完全不掃落葉,是否可考慮降低清掃的頻率,也許三天掃一次、一週掃一次、一個月掃一次、或一季掃一次 ▲新民國小的枯樹枝與報廢木製桌椅,集中堆放校園角落,等待校工以碎木機處理,也成為小朋友下課遊戲的地方。攝影?傅志男 將落葉堆肥化,既可減少垃圾量,又可將之資源化,作為校園中各種植栽的最佳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料;而且因為無發生臭味之虞,可以大量製作。 將落葉製作成堆肥後回歸大地的流程,是鼓勵學生物質循環利用的好教材範例。 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今天,可以節省大量經費。所以應該努力的開始做。 若校園空間夠大,在一較少人跡的角落,可直接在空地上圈圍起來,長寬高約3米×3米×1.5~2米。圈圍材料可以外包塑膠之金屬網,或用木板、磚塊……等,只要圍起來,並明白告示大家(可立一告示牌)。此處並非垃圾場,而是落葉堆肥場,地面宜直接接觸泥土(非水泥地面),在多雨季節裡亦不至於積水即可。圈圍時,某一面設有一活動門(可打開),以方便日後欲取用時進出。圈圍好之後,即可將校園中清除之殘枝、落葉、刈草和各種植物廢渣放入。可不斷由上面放入。其腐熟速度相當慢,但體積減少之速率則是肉眼可見的。通常底部的材料會先腐熟,當其原形已不復見時,即可取出供使用。   梅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