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9月篇——酒肉穿肠过莫让隐患身上留(警惕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讲述.ppt

糖尿病教育9月篇——酒肉穿肠过莫让隐患身上留(警惕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糖波动可以体现在不同方面: 许多研究发现如果血糖在1小时内的波动大于5.6 mmol/L,则心血管事件增加。 餐后血糖也和心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如果餐后出现高血糖,那么冠心病和总体死亡率升高。 空腹血糖波动幅度大也能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总之,不论任何时段的血糖波动过大都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增加。因此,除了要保持血糖整体水平稳定,即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外,还要尽量控制血糖稳定,避免过度波动,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 那么您可能有这样的疑问:血糖波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实际上,血糖受很多因素影响,常见原因包括疾病(糖尿病及肝肾胃肠垂体病变等)、药物、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等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血糖异常波动。 归纳起来,造成血糖异常波动的主要内在原因是胰岛功能明显受损,造成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包括不能即时应答、适时分泌和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其次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轻瘫,引起食物、药物的吸收改变和胃肠激素的调控异常。 另一方面,主要外在原因包括进餐的种类、进食量、餐次、时间的改变,和抗糖尿病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种类、剂量、注射时间,以及胰岛素使用与饮食配合的改变。 * 餐后血糖这个概念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而餐后高血糖是指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血糖高峰超过正常范围。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至少应小于10 mmol/L。 * 为什么我们要单独拿出餐后血糖来讲呢?这是因为相对于于空腹血糖来说,餐后血糖升高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是说,控制餐后血糖到合适范围对于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意义更为重要。 亚洲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DECODA)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显示了空腹血糖经OGTT 2小时血糖校正后,不能预测心血管死亡(P=0.83);而OGTT2小时血糖经空腹血糖校正后,仍可显著预测心血管死亡P0.001)。 Table 3. Multivariate hazard ratio (HR) with 95% CI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ccording to fasting and 2-h plasma glucose criteria Fasting Plasma Glucose (mmol/l) 6.1 (n=5547) 6.1–6.9 (n=462) ≥7.0 (n=297) p value for linear trend for HR All-cause * Mortality per 8.9 (8.8–8.9) (284) 13.1 (13.0–13.2) (47) 26.6 (26.3–26.8) (50) mortality 1000 person-years (numbers) Model 1 1 1.19 (0.87–1.64) 1.82 (1.31–2.52) 0.001 Model 2 1 0.94 (0.68–1.31) 0.88 (0.59–1.32) 0.81 CVD mortality * Mortality per 3.9 (3.9–4.0) (127) 7.3 (7.2–7.3) (26) 14.6 (14.5–14.8) (29) 1000 person-years (numbers) Model 1 1 1.35 (0.86–2.08) 2.01 (1.30–3.11) 0.006 Model 2 1 1.05 (0.67–1.65) 0.88 (0.51–1.51) 0.83 2-h Plasma glucose (mmol/l) 7.8 (n=4753) 7.8–11.0 (n=1106) ≥11.1 (n=447) p value for linear trend for HR All-cause Mortality per 8.0 (7.9–8.0) (206) 10.5 (10.4–10.6) (87) 28.0 (27.8–28.2) (88) mortality 1000 person-years (numbers) Model 1 1 1.34 (1.03–1.74) 2.85 (2.16–3.75) 0.001 Model 3 1 1.35 (1.03–1.77) 3.03 (2.18–4.21) 0.001 CVD mortality Mortality per 3.5 (3.5–3.6) (91) 4.9 (4.8–4.9) (41) 15.6 (15.5–15.8) (50) 1000 person-years (numbers) Model 1 1 1.27 (0.86–1.88) 3.21 (2.20–4.69) 0.001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