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导致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水和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1型糖尿病(T1DM) 2型糖尿病(T2DM) 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GDM) 一、 1型糖尿病 该型病情重、发病急、有酮症倾向;年龄主要是幼年及青少年,较瘦小。患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 1. 免疫介导糖尿病 本型是由于胰腺B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损伤而引起。 自身免疫反应标志有: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 约85~90%的病例有一种或几种自身抗体阳性。 1、2型糖尿病的鉴别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起病年龄 青少年发病30岁 成人发病,40岁 起病方式 多急剧,少数缓起 缓慢而隐袭 症状 常典型,消瘦 不典型或无症状,肥胖 急性并发症 自发性酮症倾向 酮症倾向小,可有高渗性昏迷 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病变为主 大血管病变为主 胰岛素及C肽 低下或缺乏 峰值延迟或不足 自身抗体 多阳性 常为阴性 胰岛素治疗反应 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生存不依赖胰岛素,应用 生存,对胰岛素敏感 时对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并发症的分类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美国著名糖尿病学家Reaven于1988 年提出了“X综合征”,也称代谢综合征. 肥胖症、II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胰岛血症,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冠心病 血管病与IR密切相关 IR时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导致一系列代谢异常,如 糖脂代谢紊乱、内皮功能受损、血压升高、凝血机制异常等 这些改变正是导致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 胰岛素抵抗与内皮细胞受损 内皮素含量的增加是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的一个标志,而血管内皮损伤则是血管病变的基础。 (内皮素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主要血管因子,与内皮衍生舒张松弛因子NO共同作为血管活性物质维持血管的基础张力。 二者之间合成、释放失衡是影响血管基础张力、脑血流储备的关键。ET可引起脑血管和脑微血管收缩,导致脑缺血。 IR与脑缺血 以IR为基础的代谢紊乱,表现为ET异常增高。 文献报道胰岛素可以刺激人体ET的生成和释放。 胰岛素升高的同时,ET呈平行升高,二者显著相关。胰岛素还可刺激ET受体mRNA水平升高,对ET的敏感性升高。 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IR可导致大动脉内皮功能失调。 血管内皮是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其损伤可引起内皮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构和分布异常,影响二者结合。 内皮损伤使内皮细胞对于调节胰岛素敏感组织的血流和促使胰岛素向靶组织转运的速度减慢,从而产生IR。 IR与内皮素在脑血管疾病中互为因果关系,高内皮素血症、高胰岛素IR等因素加重了脑梗死患者的病情。 。 胰岛素与脂代谢 胰岛素调节脂代谢的机制主要包括:通 过抑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阻止脂肪细胞分解; 激活蛋白脂酶促进血液循环中脂蛋白释放游离脂肪酸进入组织,降低血FFA,同时增加外周组织对甘油三脂的清除。 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 在IR状态下,脂酶和肝脂酶活性增高,使FFA、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分解增加,含量减少,而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 这些脂代谢的改变无疑增加了IR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胰岛素抵抗与凝血功能异常 IR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主要表现为高纤维蛋白原水平,高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水平以及血小板过度活化。 IR时血小板反应增强 机制:(1)血糖增高的直接作用:高血糖的渗透压可以直接增加血小板的反应性; ( 2)血管功能失调:血管内皮产生的前列环素和一氧化氮减少,血小板的活化作用增强,表现为对诱导剂的敏感性增加、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从而促进了血栓形成及炎症反应。 此外, IR常伴有凝血因子及组织因子的增多,促 进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