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1174—2016双孢蘑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ocVIP

DB14/T1174—2016双孢蘑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 14/T 1174—2016 双孢蘑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 2016 - 03 - 30发布 2016 - 05 - 3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林地选择 1 5 播前准备 2 6 播种 3 7 播后管理 4 8 病虫害防治 5 9 采收 5 10 生产管理档案 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金贝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照林、凌亮、王华、萧晋川、杨杰、刘欣、张红刚、南晓洁。 孢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孢蘑菇林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林地选择、播前准备、播种、播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生产管理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双孢蘑菇林下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品安全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2798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太阳能二次发酵 利用太阳辐射能量辅助加热,在一定的保温和温度调节措施下,利用自然微生物对栽培料进行二次发酵的过程。 控温发酵 包含于二次发酵的一段操作过程,是在严格的温度控制下对栽培料进行的发酵过程。 林地选择 在符合NY 2798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地势平坦、湿润、通风良好、远离污染源,树林荫郁闭度在0.65 以上,排灌条件有保证的天然林区或人工林区。土壤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选择pH值在6~8之间,土质疏松,保水透气性好的土壤。 播前准备 原料 栽培料主料 选用新鲜、无霉变、干净、无虫、无异味的秸秆(玉米芯、麦草等)和干制的畜禽粪(牛粪、鸡粪等),应符合NY 5099的要求。 栽培料辅料 应符合NY/T 2375的要求。 拌料用水 水质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覆土材料 符合GB 15618的要求,要求土质疏松,有一定持水能力,通气性能好,不含有病原菌和害虫,调制成弱碱性的土壤。 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55%、牛粪45%,另加尿素0.3%、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5%; 配方二:玉米秸秆25%、玉米芯30%、牛粪45%,另加豆饼2%、尿素0.1%、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1.5%; 配方三:麦秸50%、鸡粪50%,另加过磷酸钙1%、尿素0.2%、石灰1.5%. 配方一、配方二适合于玉米栽培区玉米芯、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配方三适合于小麦栽培区麦秸资源丰富的地区。 栽培料发酵 发酵日期 在播种前30 d左右提前做准备发酵栽培料。 一次发酵 原料粉碎与预湿 建堆前3~5 d,将玉米芯粉碎到2~4 瓣,麦草碾压一次,玉米秸秆碾压扁,截成长20 cm左右的秸杆;铺到料场,厚50 cm左右,分3~5 次均匀浇水,使其充分吸水。将干制的畜禽粪打碎,再用清水预湿。 建堆 在播种前25 d左右建堆。选择向阳、地势高、近水源的地点建堆。建堆前一天用3%的石灰水处理地面,堆旁应挖有集水沟,建堆以南北走向为宜。建堆规格为:下宽2 m左右,上宽1.5 m左右的梯形堆。底层先铺30 cm厚的秸秆,上铺预湿后3~5 cm厚的粪肥,再铺20 cm秸秆,之后交替铺设,每层高度约25 cm,堆8 层。从第三层起均匀加水和总重量1/3的尿素,并逐渐增大加水量,使堆边有水渗出为宜,然后按间隔0.5 m打直径2~3 cm的孔。 翻堆 一次发酵需要翻堆3~4 次。总体要求: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匀,各种辅助材料依次均匀加入。整个堆置过程料堆水分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的原则。 第一次翻堆:料堆积3~5 d后,料内温达65 ℃~70 ℃,维持1~2 d后,在堆温下降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补足水份,并分层加入所需磷肥。 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2~3 d后,料内温达65 ℃~75 ℃, 维持1~2 d后,在堆温下降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尽量抖松粪草,将石膏和剩余的尿素等辅料均匀撒在发酵料上,适当补水。在料堆堆顶和堆侧每隔0.5 m打直径2~3 cm的孔。 第三次翻堆:第二次翻堆1~2 d后,料内温达65 ℃~75 ℃,维持1~2 d后,在堆温下降时过进行第三次翻堆,将熟石灰粉均匀分层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