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同源性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及使用.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药同源性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及使用

王小明:食药同源性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及使用  PAGE \* MERGEFORMAT 8  PAGE \* MERGEFORMAT 1 食药同源性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及使用 王小明 (单位、地址、邮编)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近年来中药使用中出现的安全性事件,分析总结引起中药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及隐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建议及如何在生活中合理规范的使用食药同源性中药。旨在为食药同源性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理论研究及食药同源性中药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字: 食药同源性中药 安全性评价 代谢组学 食药同源,二者皆属于天然产品,食物与药物的性能相通,具有同一的形、色、气、味、质等特性。因此,中医单纯使用食物或药物,或食物与药物相结合来进行营养保健,或治疗康复的情况是极其普遍的,食与药同用,除基于二者系同一来源的原因外,主要基于食物与药物的应用皆由同一理论指导,也就是食药同理。 食药同源性中药,某些气质,特别是补益或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功能原本相通,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医者博采禽、畜、蛋、疏,如乌鸡、羊肉、驴皮、鸟卵、葱、姜、枣等作为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以达到防治疾病之功效;有些食物直接能够治疗疾病,可以代替药物,如山楂经常食用可以降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生大蒜能杀菌,抑制病毒,防治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芹菜汁能降压;而从大量古代食谱、菜谱、茶谱中又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不少药物,如枸杞、淮山、北芪、茯苓、丁香、豆蔻、桂皮之类,从而提高食品保健强身和防治疾病的功效[14]。 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有着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中草药作为天然药物的一部分.当之无愧是现阶段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中药的资源优势、疗效优势和预防保健优势也越来越被国内外认可。但由于中药现代化程度低,中医治病缺乏科学依据,西方国家难以理解和接受。这直接影响着中医药再次走向辉煌[1]。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食源性中药毒副作用小、无残留、无耐药性。近年来,中药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也在不断增多,例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比利时等先后发现,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已” 会导致肾衰竭,新加坡的黄连素事件、日本的柴胡事件及国内发生的鱼腥草事件、刺五加事件等引发的关于中药安全性的争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2]。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是药品属性的3个最基本要素[3]。中药安全性已经成为中药广泛应用、深层次利用和走向世界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食药同源性中药的安全性及使用。因此,加强食药同源性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势在必行。 1 食药同源性中药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食药同源性中药自身的毒性 中药品种繁多,由于本草记载沿袭有误,地区用语、使用习惯不同,类同品、代用品和民间用药不断出现;使得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一药多基原等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不同属或不同科,结果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也不尽相同,导致中药质量参差不齐[2]。 有些中药本身含有具有毒副作用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大多为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如生物碱、萜类、醌类、苷类、内酯类等;有些矿物类药材含有汞类、砷类、铅类等化合物;还有一些成分具有双重作用,即在一定剂量内是能产生药效的物质,而服用过量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如乌头碱、蒽醌类成分等;另有一些成分是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了有毒成分,如肝毒性成分千里光碱、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等[4]。而中药中病原性微生物也会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中药的服用安全性[5]。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我国的中药及其制品屡有农药残留超标等因素影响其进入国际市场的报道,不但对中药的国际声誉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成为制约中药走向世界的“瓶颈”之一[6]。 李庆民等(2000) 报道人参亦有六六六农药残留。吴德康等(1997) 在红花等5种药材中也检测到了农药( 六六六、DDT) 存在。陈建民等(2000) 对11种中药及6种中成药中有机氯农药测定的方法进一步规范化.并提出限量标准的建议。我国2000年出版的药典上已规定了中药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志着我国对于药材农药残留的研究已进一步的规范化、标准化。农药有机氯、六六六、DDT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已有很多报道[6]。 造成我国中药农药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 制定与中药材生产质量相关的规范、标准起步晚.步伐慢、使得中草药生产行业无法可依,直接导致了现在中草药业积恶难返的窘境;(2) 为数众多的中草药种植者未加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