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词语的运用(熟语)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级。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包括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 “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的分值是6分,其中实词或虚词的考查占3分,熟语的考查占3分。) 考查题型——熟语的考查以成语的考查为主。 考查成语,命题角度较固定: 辨析词义:文不加点、不刊之论、不名一钱 辨析感情色彩:无所不为、殚精竭虑、上行下效、触目惊心 辨析适用对象: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巧夺天功、栩栩如生、鳞次栉比 辨析近义成语:休戚相关——息息相关 2004年起将成语改为熟语,一是成语界定不明;二是熟语比成语范围更宽。熟语含成语、谚语、格言、惯用语、歇后语。 考查对象——(3)熟语运用题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所谓“熟语”是指固定词组,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等。熟语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 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进行日常的收集整理,不能做过了、做会了就拉倒了,应该有一个专门记录日常熟语的小笔记本,平时多翻翻多看看。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短语和句子,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惯用语特点有三个: 第一,它的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意义。这一条是绝大部分惯用语和部分成语所具备的,有的成语可照字面意义理解,而惯用语几乎都不能按字面意义理解(字面义与比喻引申义有的可不相干)。比如“背黑锅”,真的会有人去背吗?它的深层义是“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是指“使人暗中吃亏”。“敲竹杠”是含典故的,相传清朝时贩卖鸦片的人把鸦片藏在竹杠内偷运,官员检查时敲打竹杠听辨声音,烟贩子马上向官员行贿。现用来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物,也比喻用某种口实抬高价码。例如: 例1:他说,翘了辫子就不欠债了。他们总不能追到火葬场去讨债。(苏童《蛇为什么会飞》。这里“翘辫子”明显是指死亡。) 第二,它的结构是固定的,固定性虽不如成语,但比歇后语和谚语要强,并且以三字格最为常见。用三字格(动宾关系的较多)和四字格,可以区分许多惯用语和成语。如:开小差、开绿灯、戴高帽、挖墙脚、踢皮球、抓小辫、翘尾巴,等等。四字格的也不少,如:唱对台戏、钻牛角尖、捅马蜂窝、杀回马枪,等等。五个字或五个字以上的如:八字没一撇;重打鼓,另开张;吃一看二眼观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等。记住,动宾关系的三字格是惯用语的正宗。惯用语变体较多,中间可嵌入字词。 第三,在句法功能上它同成语近似,在修辞功能上它有强烈的通俗性和口语色彩。惯用语和成语大体相当于词,可作各种句子成分,而歇后语和谚语是句子形式,有时可用作句子。成语雅的多,俗的少,惯用语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是极少数。惯用语贬义的较多。 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歇后语“引子”(谜面)和“注释”(谜底)的关系不限于比喻关系,有种种归纳。先分为一般式和双关式,一般式又分为直陈式,如: 例2:今天我们真像老鼠掉在油锅里——又喜又怕!(柯蓝等《风满潇湘》) 引申式,如: 例3: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嘴快,水盆里扎猛子,也没个深浅。(杨朔《三千里江山》) 比喻式,如: 例4:这些人也像冬天的大葱,叶枯根深心不死。(张行《武陵山下》) 双关式又分为语言双关,如: 例5:我跟政委下棋,是孔夫子搬家——净是书。(黎汝清《皖南事变》。书,谐“输”。) 词义双关,如: 例6:真没见过我们这位江姑老爷,屎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曹禺《北京人》。原指屎坑臭使石头也臭,石头本硬;转指人脾气又臭又犟。) 组合双关,如: 例7:看来,他是龙王庙里失火——慌神了。(尹万发《神奇命案》;

文档评论(0)

qbjzmxj59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