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总结汇总.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分析总结汇总,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仪器分析总结,仪器分析实训总结,仪器分析实验总结,仪器分析公式总结,仪器分析课程总结,仪器设备汇总表,分析仪器,分析仪器厂家

仪器分析重点概括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光谱:当物质的原子、离子、分子等粒子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产生原子能级或分子能级的跃迁,由仪器记录能级跃迁吸收光或发射光的强度随波长或波数的变化曲线或图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可见光谱区辐射能选择性吸收现象建立的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200nm~780nm 透光度:物质对光吸收程度的一种量度,用T表示 溶液透光度越大,表示它对光的吸收程度越小;反之,越大。 吸光度亦可用来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用A表示 溶液的透光度T越大,吸光度A越小。T的取值范围为0~1,对应吸光度A的取值范围为 ~0。 朗伯—比尔定律 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浓度为c、厚度为l的均匀稀溶液时,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即为 比例系数 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吸光系数 2、摩尔吸光系数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有机化合物基态轨道:σ分子轨道、n 分子轨道、π分子轨道 激发态轨道:σ*分子轨道、π*分子轨道 轨道能量高低次序σ* π* n π σ 电子跃迁所需能量σ→σ* n → σ*π→π* n → π* 分子中价电子吸收光能后产生激发跃迁,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电子跃迁类型 1、σ→σ*跃迁 饱和烃(甲烷、乙烷); E很高,λ200nm (远紫外区) 2、 n → σ*跃迁 含杂质原子的饱和基团(-OH,-Cl); E较大, λ=150-250nm(远紫外区),ε 中等吸收 3、π→π* 跃迁 不饱和基团(C=C,C三键) E较小, λ=160~190nm,ε 强吸收; 体系共轭,E更小,λ更大 4、n → π* 跃迁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C=O) E最小, λ200nm (近紫外区),ε 弱吸收 共轭效应导致吸收波长红移 生色团、助色团和吸收带 1、生色团 不饱和键 -C=C-; -C=O-;-N=N-;-COOH;-NO2; -NO 2、助色团 含有未成键n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OH;-OR; -NH2;-SH;-SR;-X 产生效应: 与生色团相连时,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效应;εmax增大,即增色效应。 注意事项: 1、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 2、紫外光谱电子跃迁类型n - π* 跃迁和π-π* 跃迁; 3、电子跃迁类型与分子结构及存在的基团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分子结构→推测可能的电子跃迁类型 根据吸收谱带波长和电子跃迁类型→推测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基团(分子的结构鉴定)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一)溶剂效应 1、对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大,精细结构就会逐渐消失 2、对电子跃迁吸收波长的影响 n →π* 跃迁,溶剂极性增大, λmax减小,紫移; π →π* 跃迁,溶剂极性增大, λmax 增大,红移。 (二)酸度的影响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酸度→物质离子化→ λmax εmax变化 溶剂选择原则 a、尽可能选择非极性或机性小的溶剂 b、溶解性好 c、在测定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小 d、常用溶剂允许使用的最短波长即截止波长(低于这 个波长,溶剂吸收将会影响被测物UV-Vis测定)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记录仪 仪器选择条件 1、吸收波长选择 最大吸收波长 2、吸收度范围选择 0.20 ? A ? 0.70 3、吸收池选择 A ? 0.2选择厚吸收池A ? 0.7选择薄吸收池 第三章 分子荧光分析 光致分子发光 溶液中某些物质的分子吸收光能后,分子中的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分子不稳定,在很短时间内可以通过辐射跃迁的形式释放能量,由激发态重新回到电子基态,便产生分子荧光。 分子荧光的产生 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基态(多为 S1→ S0跃迁);荧光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