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学评量与有效教学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元教学评量与有效教学策略

多元教學評量與有效教學策略 方德隆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 高雄市苓雅區和平一路116號 e-mail:t1667@.tw 2001.05.25. 10:00-12:00於正修技術學院 前言與目次------------------1 壹、教學的意義------------2-3 貳、影響教學的因素----------4 參、教學的一般模式---------4-5 肆、有效教學行為-----------------5-8 伍、多元教學評量----------------8-12 陸、教學評量工作坊-----------13-23 柒、宣讀教師守則代結論 壹、教學的意義   在「普通教學法」或「教學原理」的參考書上,我們可發現教學的定義,茲舉一例為代表:「教學乃教師依據學習的原理原則,運用適當的方法技術,刺激、指導和鼓勵學生自動學習,以達成教育目的的活動」(方炳林,民68: 2)。由此定義我們可知,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與學生,教學亦須有方法,要使學生自動學習,以達成「教育」目的。教學是一種活動,談到目的則必涉及結果及成就。上述定義除了未提及課程及環境因素外,大致包括影響教學的因素。當我們分析教學時,常常將教學的基本意義與其衍申的意義相混淆,就如同上述定義並未說明教學一般性或基本的意義,而是說明「好的教學」或「成功的教學」(衍申的意義)。如果論及教學的基本意義,我們可將教學活動分析而有下列特徵﹕(Fenstermacher, 1986: 38)   1.有一個人(P)擁有某些   2.知識內容(C),而這個人   3.打算傳達或傳授(C)給   4.另一個人(R),而此人原本缺乏(C),因而使   5.(P)與(R)兩者產生互動關係,其目的在使(R)獲得(C)。   什麼樣的活動可稱為教學,根據上述的分析,教學活動至少要有兩個人,其中一位具備某些知識、技能或其他內容,而另一個人缺乏上述知能,擁有知識者意欲將內容傳授予缺乏者,兩者為此目的而產生互動關係。即使如此簡單的分析,亦會產生一些難解的問題﹕   1.「學習者」(R)的心理狀態並未說明   在「教學者」(P)教學之前,「學習者」就必須有學習的意圖嗎?如果學生缺乏學習的意願與動機,這也算教學嗎?就教學的基本意義來說應該是的,但這並非「好」的教學狀況。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老師在講台前,講得口沬橫飛,但學生有些聊天、傳紙條或打瞌睡,根本心不在焉。老師很認真「教」,學生不一定「學」,但這也是教學。雖然有人會說如此一來,老師就會推卸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責任,但就教學的基本意義而言,教師教學之前,學習者並不一定具有學習的意願。如果將上述定義從評鑑的觀點來看,好的教學就必須適應學生學習的預備狀態,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   2.自我教學(self-teaching)   一定要兩個人以上的活動才是教學嗎?自我學習而學得教學的內容也算是教學嗎?當然不是,「學不一定由教」,儘管我們可以上友古人,私淑先人或當代大師之著作,由此而學得的知識亦不可稱為教學。我們也可以說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Peters, 1966: 38),此係說明教育是要用啟發的方法,只有個人努力才能自我實現。 3.教學與告知(telling)有何差異?   教學是目的導向的活動,旨在促使學習者獲得知能。告知雖然也有目的,例如提醒小孩子早點上床(告知現在已是晚上十點鐘),只是要小孩子注意上床時間。成功的告知不一定產生學習,但成功的教學就必然產生學習。薛富勒(Scheffler, 1960: 77)認為教學與告知都是一種嘗試及作為,但告知並不一定要促使他人學習,例如﹕甲成功地教乙「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則乙確實學到此內容。但如果我們說甲成功地告訴乙「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則很難斷定乙確實學到。所以教學不一定要用告知的方法,可用暗示、發問、示範、實驗及其他方式,引導學生學習。 4.(P)腦袋中一定要確實擁有知識內容(C)或只要能找到通往知識的門路即可? 那就不一定了,教師可能滿腹經綸,所學所教盡在胸中,但教學的內容可能在某本書中、在某一錄影帶中或電腦程式中,甚至已在學習者的心中(例如蘇格拉底(Socrates, 469-499 B.C.)的詰問法,將學生既有的知識引導出來)。教師的職責不一定是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全盤授予學生,而是要促使學生無論在任何地方皆可獲得知識。 貳、影響教學的因素 根據上述的定義,我們可以發現教學的六大元素包括:教師(施教者)、學生(受教者)、方法、目標、教材、環境。這六大元素的關係如圖示,各元素間環環相扣結為一體。換句話說,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有明確的目標,然後由教師選擇適當教材,安排合宜的環境,透過各種方法,使學生學者到知識和技能。 參、教學的模式 了解教學的意義之後,對於教學的六大元素如何在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