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可以混合 ■ 化学性质不可混用,或一般混用易造成药害 1 某些情况下对某些特殊果树发生药害 2 叶面喷雾易引起药害 3 混合后如放置不用或配合不当会引起化学分解 4 不可把乳油制剂和可湿性粉剂混用 ? 是否可混尚不明确 常用农药混合使用适否情况参考查对图 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 6.3 农药的混合使用 6.3.4 农药混用的研究试验程序 ①选择较理想的单剂 ②室内初步试配 ③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④进行盆栽或田间小区试验 ⑤分析配方特点,决定混用方式 ⑥进行大田防治示范试验 6.3.5 混用农药的使用剂量问题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生物同时发生 混合各单剂只对一种害物有效:各单剂单独使用时的剂量。 对某防治对象混用各单剂都有效:据药效相加作用的原理。 混用对防治对象具明显增效作用:据增效作用大小和试验数 据确定。 已定型且己工厂化生产的混剂,应作为一新品种却看待。 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 6.3 农药的混合使用 6 农药禀性的发挥和利用 6.4 农药的施用技术 农药施用技术:使用药剂的手段和施药的实际操作方法。 施用技术问题实质:如何使药剂最有效的与防治对象接触。 6.4.1 药械的选用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针对害物、作物特点,选用合适的药械种类并使其正常运 转工作,则可明显提高防效,避免损失,降低耗费。 定期保养检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6.4.2 酌情添加助剂用量 主要指的是乳油中的溶剂和喷雾用药液中的表面活性剂。 个别情况下可考虑其它助剂的加入,如增效剂等。 特别在叶面处理某些特殊作物时!但除草剂慎用。 6.4 农药的施用技术 6.4.3 农药的稀释配制技术 农药的稀释计算方法 ①按有效成分计算 原药剂浓度×原药剂的取用量=稀释后药剂浓度×稀释后药剂总量 ②按倍数计算 原药剂取用量=稀释剂取用量/稀释倍数 稀释剂取用量=原药剂取用量/稀释倍数 稀释剂取用量=原药剂取用量×稀释倍数-原药剂取用量 (稀释倍数小于100时) ③石硫合剂的稀释计算 农药的稀释方法 二次稀释法,又称为两步配制法。 6.4 农药的施用技术 6.4.4 施药时的操作技术 操作技术主要涉及的是,施药一定要做到“均匀周到”。 另外,在施药技术方面,操作的灵活、正确程度也很重要。 蚜虫、霜霉病:主要以叶背面为主 稻飞虱、叶蝉、纹枯病:稻基喷雾为主 菜青虫:叶背面及心叶喷洒为主 小麦吸浆虫:主要防上浮幼虫、蛹,毒土法地面处理 成虫,喷粉、喷雾为主 7 农药的安全使用和防护 7.1 农药对人畜的安全性 7.1.1 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 经皮进入 经口进入 经呼吸道进入 7.1.2 农药中毒的类型 急性毒性 亚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致突变 致畸 致癌 7.1 农药对人畜的安全性 7.1.3 农药毒性的表示方法 致死中量(LD50值) :毫克/公斤体重 脊椎动物选择性比值(Vertebrate Selective Ratio, VSR) 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 综合考虑,农药的安全性=毒性指标+∑因素 VSR= 白鼠口服急性LD50 家蝇点滴LD50 试验动物的最大无影响剂量 ADI(毫克/公斤体重·天)= 安全系数 7 农药的安全使用和防护 7.2 农药的安全使用和防护 7.2.1 农药毒性的安全防护 经皮毒性的安全防护 农药呼吸毒性的安全防护 农药经口毒性的安全防护 7.2.2 农药中毒症状及简单急救措施 农药急性中毒的症状 农药中毒简单急救措施 结 语 有害生物:对症;适时;敏感性(期);延缓抗性 农 药:防治谱;作用方式;效果;施用方法、剂量、次数 混用,且要多样、灵活、多变 保护对象:敏感品种;安全系数;残效、残留、安全间隔期 环境条件:发挥其正向作用,尽量减少对药效的影响 非靶标生物:注意天敌、益虫、人畜的安全及敏感性(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