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態工法(2053KB).ppt
生態廊道 現今的施作主要有三項: 「涵管式動物通道」,即利用涵管引導一些兩棲、爬蟲類動物,甚至小型哺乳類動物來穿梭於棲息與繁殖地間 「生物圍籬」,主要設置於動物穿越途徑上,避免動物誤闖道路而造成意外 「鳥類築巢平台」主要以木料等構築平台,提供鳥類築巢之用。 降低夜間路燈照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離岸堤』與 『潛堤』 生態工法在台灣的成功案例 目前災區應用生態工法進行源頭處理,經過兩年來防汛期間的災情回報顯示:經整治過的崩塌坡面多數已獲得穩定,根據水保局在全省540處整治地點調查的結果顯示:92%整治工不需再做任何維修工作 埔里過坑農路以生態工法整治後已無崩塌危險。 生態工法在台灣 以砌石護岸穩定河道除創造多孔隙,營造生物性多樣棲地環境,降低對週遭環境景觀的衝擊,塑造獨特風格發展生態旅遊及民宿。不僅帶動社區的就業,也大幅提高當地居民所得、改善生活環境,均衡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 應用生態工法整治土石流,使中寮鄉清水村成為發展生態旅遊的新景點 。 生態工法在台灣 90年南崁溪兩岸遭到納莉風災重創,災後河床堆滿砂石、房屋淹水,兩岸堤防嚴重受損,經過縣府努力,昔日因風災而滯銷的兩旁高樓,在以生態工法整治南崁溪後,每坪房價竟提高2、3千元;且隨著河岸景觀工程陸續完工,對岸興建中的預售屋每坪大漲2、3萬且早已售罄! 南崁溪沿岸以生態工法整治,增加了都市綠帶和親水空間(江瑩瑩攝) 生態工法在台灣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發展地方化的生態旅遊產業,成為台灣農村在面對加入WTO後產業轉型的新契機,透過生態工法政策的推動,充實生態旅遊設施,進而提升觀光競爭優勢! 人工溼地保留生物多樣性,也有助於生態旅遊和教育之用人工溼地保留生物多樣性,也有助於生態旅遊和教育之用 生態工法在台灣 結合地方社區與民間環保團體,形成休戚與共的夥伴關係,藉由訓練地區民眾擔任生態解說工作,植基地方環保意識,並創造在地就業機會。過去農村裡多年不曾往來的村民,藉由工作團隊的互動,培養出愛鄉、護土的社區意識,用在地人的雙手,保衛自己的家園,民眾義務性地巡守具災害潛勢或需保育的地區,為台灣社區總體營造奠定基礎。 大雪山社區組成發展協會,自力淨溪護溪,維護社區自然生態 生態工法在台灣 原來河上還有豬屍載浮載沈的臭水溝(2002) 經過生態工法整治後 (2003),開始恢復昔日的景致 生態工法成功七要件 須從觀念及心態做起(尊重自然的心態工法)。 需做整體性的系統考量 對現有生態環境認知 減少營建工程對生態之衝擊到最小程度 研究可能造成安全問題之因子,從源點將因子去除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不需做就不要做,並減少資源之消耗 比生態工法更好的工法? 大自然 從稜線以降,應多加植栽。 埤仔溝原本遇雨就沖刷侵蝕的裸坡(上) 經過植栽後(下),減少了泥沙流失污染水源的機會 (取自水保局埤仔溝博覽會後簡報) 增加雨水入滲量,減少逕流量。 以魚梯降低工程對生態之衝擊 岸邊種植柔性水生植物,保護河岸 以巨石或其他綠色材料做護岸工 經過生態工法整治後的後番仔坑溪,河道蜿蜒、有深有淺,加上巨石護岸和水邊植栽,形成動植物的天堂。 參考資料 本簡報大多數的資料整理自『生態工法』網站 .tw/natural/index.php .tw/~jin/922/ecotechnology. ppt 生態工法 ----在自然與水泥之間的新選擇 同是都市中的小溪流,你喜歡哪一個呢? (陳珍瑩攝) 什麼是『生態工法』? 「師法自然」 「天人合一」 生態工法的大事記及沿革表(一) 1938德國Seifert 首先提出近自然河溪整治的概念 1962美國的 H.T.Odum ,首度提及「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詞。他主張對自然環境的變更,應採用最少的人工能量,以維護棲地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 1991在瑞典的Trosa 第一次針對生態工法舉辦國際性研討會 1993國際生態工法協會(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Society,IEES)在荷蘭Utrecht 成立 生態工法的大事記及沿革表(二) 1995在瑞典Standsund 召開生態技術會議 1995美國生態協會(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 ica)於美國猶他州第一次召開生態工法研討會 1996丹麥Copenhagen 召開之生態高峰會議將生態工法列入生態學新領域中 1996在中國大陸北京第一次召開遠東地區生態工法研討會 1998生態工法觀念正式引進國內 2002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成立「生態工法諮詢小組」,行政院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與內政部等成立生態工法推動小組。 台灣生態工法的定義 國內負責推動生態工法的公共工程委員會,於20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