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切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切诊

二、脉诊的发展简史 1.公元五世纪 扁鹊 2.《内经》“三部九候” 3.《难经》“独取寸口” 4.张仲景 “平脉辨证” 5.西晋王叔和《脉经》为现存最早脉诊专著。 三、诊脉的原理 概念:什么是脉?脉搏?脉象?脉诊? 《素问·三部九候论》:“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顽疾。” 2、人迎寸口诊法 出自《灵枢·终始篇》。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 (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 寸口分候脏腑的理论依据 1.根据气血阴阳的理论 右手偏旺于气,左手偏旺于血。 2.根据脏腑的部位 3.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 张景岳《类经附翼》:“经文虽无五行所属之分,而后世诸贤以左尺为水,生左关木,木生左寸火,君火类从于右尺而为相火,火生右关土,土生右寸金而止,甚属有理。” 张璐《诊宗三昧》:“火旺于南,故心居左寸;木旺于东,故肝居左关;金旺于西,故肺居右寸;土旺于中,而寄位西南,故脾胃居于右关;水旺于北,故居两尺。”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分析】沉脉为阴脉。 病理性沉脉的形成: 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 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沉脉相类脉 伏脉 1.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 2.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牢脉 1.特征: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2.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之实证。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寒邪侵袭人体的表寒证; 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 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 阳明腑实证; 生理性迟脉。 迟脉相类脉 缓脉 1.特征:其义有二: 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 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2.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 4.数脉 4.数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机理分析】 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脉细数有力。 病久阴虚,虚热内生,脉细数无力。 气血不足,尤其是心气不足、心血不足的病证更为多见。 阳虚阴盛,逼阳上浮,或为精血亏甚,无以敛阳,而致阳气外越,亦可见数而无力之脉。 “暴数者多外邪,久数者必虚损”。数脉主病较广, 表里寒热虚实皆可见之,不可概作热论。 数脉相类脉 5.虚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九候均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不足的状态。 5.虚脉 6.实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 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6.实脉 【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机理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窒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脉管呈紧张状态,故脉来充实有力。 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多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的先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实脉也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且无病症表现。一般两手六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是气血旺盛的表现。 7.洪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洪脉的脉象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方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分析】洪脉为阳脉。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即阳明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而充实有力。 大脉 1.特征:寸口三部皆脉大而和缓、从容。 2.意义: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8.细脉 【脉象特征】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机理分析】 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且无力。 湿性重浊粘滞,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 细脉相类脉 濡脉 1.特征:浮细无力。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2.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微脉 1.特征: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2.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9.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9.滑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机理分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