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胶体化学第四章第一节课题.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4.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分类 §4.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作用 §4.3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4.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 §4.5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6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7 两性表面活性剂 §4.8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4.9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展望 第四章 表面活性剂 §4.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凡能显著改变体系表面(或界面)状态的物质都称为表面活性剂,如硬脂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等物质,加到溶剂中会大大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能够使体系的表面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表面活性,这些物质都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某些物质如乙醇等同样可以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但对体系表面状态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属于表面活性剂的范畴。 §4.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根据对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可把物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 是表面张力随物质浓度的增加而略有上升。 如 无机盐、酸和碱等; 第二类 是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缓慢下降。 如低级醇、羧酸等; 第三类 是随浓度增加,表面张力先是急剧下降,到一 定浓度后基本不再变比,如肥皂中的硬脂酸钠、 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我们把第三类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第二类物质虽也能降低表面张力,但没有乳化、起泡、增溶等作用,因而通常不称之为表面活性剂。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图所示 其中,曲线A表示随着物质浓度C1的增大,表面张力σ稍有增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负吸附作用。例如蔗糖、甘露醇和无机盐类溶入水中,就出现类似于曲线A的情况。曲线B和C与A不同,它们是正吸附. A类:NaCl、Na2SO4、KOH、NH4Cl、KNO3等无机盐类以及蔗糖、甘露醇等多羟基有机物等。 B类:醇、醛、酸、酯等绝大部分有机化合物。 C类:肥皂、8碳以上直链有机酸的碱金属盐、高碳直链烷基硫酸盐或磺酸盐以及苯磺酸盐等。 §4.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C类物质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它已在洗涤、石油、农药、采矿、食品等各个方面有了成功的应用。在众多的应用中,都是基于这类物质能在界面上进行定向吸附,从而显著降低界(表)面张力。于是.人们将C类物质所具有的能够显著降低界(表)面张力,使界面产生润湿和反润湿、起泡和消泡、乳化和破乳等一些重要特性称为表面活性,而C类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物质, §4.1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与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表面活性剂分子通常是含8个碳原于以上的有机物质,它们的表面活性和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亲油基及亲水基这样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部分组成。日常使用的肥皂是脂肪酸的钠盐。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于既含亲油基,也含亲水基,因而具有两亲性,但是需要注意,并非两亲性分子都是表面活性剂。例如丁酸钠虽然是两亲性分子,但不具有表面活性,因而不是表面活性剂。实践表明,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其亲油部分应是C10~C18的两亲分子。 表4.1表面活性剂的主要亲油基和亲水基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特征 (1)双亲性。 (2)溶解度。表面活性剂至少应溶于液相中的某一相。 (3)界面吸附。在达到平衡时,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浓度要大于其在溶液整体中的浓度。 (4)界面定性。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会定向排列成分子层。 (5)生成胶束。当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时,会产生聚集而生成胶束,这种浓度的极限值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1 mic1e concentration,简称CMC)。 (6)多功能性。表面活性剂的溶液通常具有多种复合的功能。如清洗、发泡、润湿、乳化、增溶、分散等。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用途十分广泛,并且一种表面活性剂常常具有几种功能。故按应用将其分类是非常困难的。通常采用按化学结构来分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大类,离子型中又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表面活性剂。显然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否则可能会发生沉淀而失去活性作用。 1.离子型 2.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两性型 小极性头 大极性头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结构来分类。通常分为五大类。 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能离解,起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包括: (1) 羧酸盐型。通式:RCOOM,其中M是金属离子。如油酸钾(C17H33COOK)、硬脂酸铝[(C17H35COO)3Al]等。 (2) 硫酸酯型。通式:R—O—SO3M,如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3一OSO3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