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第二章 编辑活动(一).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第二章 编辑活动(一)

第二章 编辑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论 第一节 编辑活动的产生 一、原始记事符号 1、实物记事 :结绳(结珠)记事 2 、符号记事:刻痕(刻木)记事 3 、图画记事:图画文字 (见下图) 这些图形的意思是:第一个图形是一个翘足的人,还长着个大象的长鼻子。翘足表“搬迁”,而画象鼻却是因为东巴语中“象鼻”与“人”同音,有了这个鼻子就可以知道这里表示的是与“象鼻”同音的普通集合名词“人”,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第二个图形画的是一个东西挂起来的样子,但表示的意义却是东巴语中“悬挂”的同音词——“(人类的)类”。第3个主图形是东巴传说中的圣地灵山,山的上方有个象是蛋的形状,但不是表示“蛋”义,而是表示东巴语中与“蛋”同音的另一个词“上边、顶上”。第四个部分下面的图形就表示“山凹”的形状,而上面的图形是“门扇”的形状,却表与它同音的另一个词——“处”。第五部分的上一图形是“鸟”,下一图形依然是用“悬挂”的图形表同音词——“类”。第六部分上边的图形是一杆秤,表示的是东巴语中与“秤”同音的另一个词——“高山牧场”。下面的山形的顶上有两道标记,用来表示形容词“高”。最后一个图形是描画水流动的样子,表示“水”这个词。 二、编辑活动的萌芽 编辑活动萌芽于文字产生的过程 关于文字产生的几种观点: 1、刘国钧:文字是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创造的,不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之内由一个人想出来的,而是在很长的时期内,由许多人逐渐创造积累起来的。这一点,可以从古代汉字差不多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形体,甚至二三十个不同的形体这个事实上推测出来的。所以文字的发生不能归功于某一个什么人。 2、李先登::文字是社会公认的一大批有一定的形、音、义的符号,人们不可能生而知之,也不能人人都来创制。文字必须经过专门学习才能掌握。文字的创制、学习与运用都需要时间与条件,这一切并不是天天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所能办得到的,在古代是必须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才能办到。亦即创制文字是由当时社会上脱离体力劳动的少数人专门从现有的大量符号中去粗取精,归纳整理,改制创制,整齐划一,逐步取得大范围的社会公认才能成功。根据文献记载,这批人可能就是古代的巫史 。 3、姚福申:在氏族社会后期,当一个强有力的首领,长期稳定地控制着一大片区域时,由经管文化事务的史官主持,淘汰和归并一些异体字,约定若干常用字的基本形态,也是完全可能,甚至必然会有的。传说中的皇帝史官仓颉,显然就是这一类人物。 4、张天定 :在自发的、广泛的、缓慢的、长期的造符运动中,人们创造出的符号是零碎的、分散的、杂乱无章而又各式各样的。为了达到为大多数人所共同认识、统一使用的目的,就必须有人来对这些符号进行搜集、审选、鉴别、分类、补充、剔除、改造、整理、规范、统一、定型等再创造,而且这项工作还必须经常地、不断地、反复地多次进行,尔后才能使其成为通用的文字符号,这种人所起的作用,正是类乎编辑活动的作用。 知识回顾 第一讲 导言 第二讲 编辑活动的历史与发展论 第一节 编辑活动的产生 第二节 编辑活动分期 第二节 编辑活动的分期 文字创符时期 编创文章时期 编创图书时期 大众传媒时期 多媒体时期 一、文字创符时期 时间:公元前8000年——前3000年 特点: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编辑活动,尚处于自发的、零散的、没有主体的意识的朦胧状态 二、编创文章时期 时间:公元前3000年——前1000年,相当于中国的夏商周时期 特点:真正意义上的编辑活动——文献(文字、载体),编辑主体具有一定的自觉性。 世界上最早的文献 古埃及的莎草纸文献 古苏美尔的粘土版 中国殷商时期的青铜文献和甲骨文献 * *

文档评论(0)

80219p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