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速器结构原理 何乐民 放射治疗的原理 放射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当射线照射肿瘤达到一定照射剂量时,射线对病变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射线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置癌细胞于死地。 二、加速器相关概念与性能指标 一、医用加速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X射线早期发现与试验: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 X射线临床治疗试验,认识了电离辐射、放射损伤等 KV级深部X射线机: 深部X射线机:140~400KV,射线最高能量1000KV 皮肤反应严重 MV级治疗机: 1931年美国发明了电子静电加速器: 体积庞大 1942年原子反应堆问世,制造出多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949年美国发明了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 射线性能差,未应用于临床 1950年加拿大生产出世界第一台Co60治疗机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出现 1953年 英国 8MeV行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970年 美国 4MeV驻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974年 医用加速器(行波)会战——北京、 南京、上海(三年 BJ-10 10MV) 1987年 北京 4MeV驻波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1989年 广东 6MeV驻波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2000年 新华 6MeV驻波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中高能双光子加速器: Varian、Siemens、Elekta 八五攻关:清华大学、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 (BMEI)、威达 江苏海明、新华医疗 东软医疗 命 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一种为放射治疗提供符合临床治疗要求的X射线或电子束辐射的医用治疗装置。 医用:表示设备的用途是用于人体肿瘤治疗的,应符合医疗设备的特殊要求。 电子:表示被加速的粒子是电子,而非质子或其它重离子。 直线:表示电子束在加速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加速器:表示是一种应用高能物理理论进行束流加速的装置。 医用加速器分类 按加速粒子类型分: 医用电子加速器 医用质子加速器:IBA、高能物理研究所 医用重离子加速器:Siemens、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医用中子治疗加速器 按加速形式分: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医用电子回旋加速器:IBA 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 低能机 二、加速器相关概念与性能指标 (一)相关概念 1.加速器是“带电粒子加速器”的简称 2.加速器的理论基础 电场(加速)磁场(方向) 3.加速器的实际是“加能器” 4.电场的形态可分无旋场和有旋场 5.从电场的性质看分恒定电场和交变电场 动态无旋电场 (二)基本性能指标 能量:加速器施加到带电粒子上的能量多少 单位:eV MeV GeV 流强:描述加速器输出束流中带电粒子数量多少 单位:A 发散度:描述束流几何特性 定义为束流截面尺寸与张角的乘积 mm·mad表征束流几何性能的好坏 能散度:描述束流中带电粒子能量分散程度 三、常规放疗对加速器的基本要求 1.射线能量和特性 放射治疗适用的能量范围:通常是1~50MeV 射线能量:用射束的穿透性衡量 ⑴ 10cm×10cm射野的最大吸收剂量深度 ⑵ 标准测试条件下,射线在水体摸中的深度吸收剂 量特性来标定 不同能量X射线PDD曲线 不同能量电子束射线PDD曲线 2.辐射强度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D: 电离辐射传递给物质的平均能量。 D=dE/dm 式中:dE是电离辐射传递给体积单元介质的平均能量。 dm是该体积单元介质的质量。 吸收剂量的量纲,国际制(SI)单位为每千克焦耳(J/kg), 专用单位是戈瑞(Gy)。 吸收剂量的早期单位是拉德(rad), 1 Gy = 100 rad 。 辐射强度: 临床上,用射线在水体模中的吸收剂量率来表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辐射强度。 2.1 对X辐射强度的要求 常规放疗要求在肿瘤靶区产生50~70Gy剂量。 根据放射生物学要求,采用分次疗法,一个疗程一般分25~35次,每次给予2Gy左右。每次治疗时间1min左右,吸收剂量率在2~4Gy/min范围。 在全身放疗时,一般要求用低剂量率,在SSD=3.5m~4m处,吸收剂量率低于0.05Gy/min为佳。 IMRT放疗要求更高的剂量率:Varian、ELEKTA—— 8Gy/min 国外临床研究结果:9Gy/min以下放射生物学效应差别不大 2.2 对电子束辐射强度的要求 常规放射治疗要求电子辐射剂量率在5~8Gy/min范围。 过高的剂量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