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选修课)(第01期)专题0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VIP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选修课)(第01期)专题0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历史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选修课)(第01期)专题0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原卷版)Word版无答案

2015-2016学年度全国百强校高三历史解析分项版01期选修课 专题0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选择题 1.()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2.() A.“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B.“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3.() 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 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 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 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 4.() A.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不充分 C.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5.()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B.《共产党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 C.巴黎公社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 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二、非选择题 7.(【百强校】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国大党领袖甘地在祈祷会上被刺杀。甘地死后他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丘吉尔曾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天普中学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他又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 材料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第四十三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丘吉尔和爱因斯坦为何对甘地的评价不同。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用甘地的相关史实来论证材料二中老子学说的哲理。(9分) () 材料一 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潮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 “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材料二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后郑军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 —摘编自《康熙统一档案史料选书籍》 (1)根据材料,概括在台湾问题上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观点并指出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政策的变化及原因。(6分) 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滇平》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襟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瀚海》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摘自张玉书、张英等《御制诗集》 材料二 ——摘自甘地《论不合作》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涉及的主要历史事件。(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不合作主张的主要特点和本质特征。(4分)并从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的政治行为和甘地的政治主张。(5分) () 材料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政治十分关心,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毛泽东信仰过改良主义,崇拜过康有为、梁启超,也曾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胡适、陈独秀视为楷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毛泽东和其他中国先进分子一道,由学习西方转向学习俄国。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来到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