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概况综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DDIN CNKISM.UserStyle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概况 1.1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及危害症状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枝干病害,可以侵染苹果树的主枝、主干,破坏枝干皮层,轻者造成枝干枯死、残缺,重者整株枯死,甚至毁园,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 1903年在日本首次发现苹果腐烂病,随后传入北海道、长野等地,1972年北海道发病面积高达94.3%,造成很多果园的毁灭。在我国,于1916 年报道发生在辽宁省熊岳城。目前,该病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我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北部地区受害最为严重[1]。 一般认为,苹果树腐烂病在我国历史上曾有四次大规模的流行。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由于战乱,果园荒废,导致苹果树腐烂病第一次规模流行。50年代末,受“大跃进”影响,盲目追求高产,果园管理不当,导致腐烂病第二次流行。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果园疏于管理,导致腐烂病的再次流行。80年代中后期,实行分园到户,果农盲目追求高产,减少投入,导致腐烂病第四次流行ADDIN CNKISM.Ref.{37C68DEE24684d489B901E80187E0A47}[1]。腐烂病的四次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2 年陕西渭北旱塬苹果树腐烂病严重发生,部分果园的病株率达到了 10%[2];2005 年王磊等调查发现,陕西关中各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苹果腐烂病发生,发病率最高可达92%,严重的影响了苹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和苹果的产量及品质ADDIN CNKISM.Ref.{8F9D9FEA49A348e2BF6C1296CDEF9EBA}[3]。2006 年王金友对陕西苹果产区调查显示,苹果腐烂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4]。 目前,苹果树腐烂病仍是苹果树上的第一大病害。2008年,全国苹果产业体系调查显示,我国各苹果产区的苹果树腐烂病的总体发病率达52.7%[5]。2011年,由于受秋季降雨、冬季冻害和春季干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烟台苹果产区腐烂病发生严重。在结果园内,有新发病疤的病株率高达68.20%,平均受害枝量为23.98%,死枝量10.74%,死株率为2.76%[6]。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的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的苹果产区正面临着新一轮腐烂病的流行。 苹果树腐烂病菌主要危害苹果树的主干、主枝,也可以侵染弱小枝及果实,皮层受害腐烂坏死,危害症状主要分为枝枯型与溃疡型两种。 枝枯型主要发生在树势较弱的植株上时,多发生在小枝、果苔。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 ,病部蔓延迅速,病斑形状不规则,病健交界处边缘不明显。发病后期,病斑扩展整个枝干,最后导致枝干枯死,病部产生浓密的黑色分生孢子器。 溃疡型,发病初期,病部为红褐色,水浸状,稍肿起。用手指按压时下陷,并溢出黄褐色汁液,病组织腐烂时有浓厚的酒糟味,易剥离。后期,病部水分蒸发干燥下凹,变黑褐色,并与健部交界处裂开,之后产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湿度较大时,从分生孢子器中溢出橘黄色卷须状分生孢子角。 苹果腐烂病菌侵染果实后,会造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与红褐色相间的轮纹状病斑,病斑边缘清晰,病组织软腐,有酒糟味。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略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湿度大时,小黑点会产生孢子角。 1.2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学及致病机制 1.2.1病原菌的来源和多样性研究 1903年首次发现苹果树腐烂病时,日本的宫部和山田将其病原菌定名为 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无性型为 Cytospora mandshurica Miura)。1941 年,日本学者 Nakata 研究发现中国北部苹果树腐烂病菌也为 V. mali [7] 。1972年,小林享夫根据子囊菌的分类,认为Valsa mali不能作为一个单独的种存在,应与Valsa ceratosperma (Tode ex Fires) Maire的视为同一个种[8]。 对于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起源,曾有多种说法。李美娜研究认为我国的腐烂病菌的来源可能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国外引入带菌苗木,二是中国的某些苹果属植物上可能寄生该病原菌[9]。刘开启研究发现,苹果树腐烂病可能是由寄生在其他树木上的腐烂病病原菌侵染所得,如山楂腐烂病菌 C. oxyacanthae Rab.、桃树腐烂病菌 C. leucostoma Sacc. (Leucostoma persoonii (Nits.) Togashi)和梨腐烂病菌C. carphosperma Fr.( 有性型V. ambiens (Per.) Fr.)等,因此,他们认为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均可来源于以上几种病菌[10-11] 。 近年来,对我国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基本确立了我国苹果树腐烂

文档评论(0)

13183849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