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研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研讨

PAGE 3 PAGE 20 第五章 典型传播条件下的声场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介绍了海水不均匀性(声速)对声场的影响,但实际上它还受海底和海面的影响。本章主要运用射线声学方法讨论不同海洋条件下的声传播,让同学门对海洋声传播规律有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5.1 邻近海面的水下点源声场 1、波动表示方法 设靠近海面点源S坐标,接收点P坐标。将海面视为绝对软的平面,根据镜反射原理引入一个虚源S1坐标,则接收点P的声压可表示为: 从射线声学的角度来讲,接收点是由直达声线和海面反射系数为-1的反射声线叠加。 注意:这里利用平面声波的反射系数代替球面波的反射系数,对于平整海面来说是正确的。 2、声压振幅随距离的变化 假设、,则可得: 接收点P声压: 其中,则上式可写为: 则声压振幅近似为: (1),,声压取极大值,且是单个点源的两倍。直达声与海面反射声同相叠加。 (2),,声压取极小值。直达声与海面反射声反相叠加。 (3)近场菲涅耳(Fresnel)干涉区向远场夫朗和费(Fraunhofer)区过渡点:,当,声压振幅为。 右图给出声压振幅随距离的变化规律。 注意:近场菲涅耳区声压振幅起伏变化,远场夫朗和费区声压振幅单调变化。另外,对于非均匀声速分布,上述干涉现象仍然存在(见书中例子)。 3、传播损失 传播损失(): (1) (2) , (3) 4、非绝对反射海面下的传播损失 对于非平整海面,声波入射后将产生散射波,散射波中存在与入射波相干(镜向反射)和非相干部分。反射系数由平均反射系数给出:,反映海面散射场中相干散射成分的大小,与波浪的垂直位移、声波频率和掠射角有关。则直达声与海面反射声的合成声场: 声压振幅为: 传播损失: 5.2 表面声道 由于海洋中湍流和风浪对表面海水的搅拌作用,在海表面下形成一定厚度的温度均匀的混合层(等温层)。在层内温度均匀,压力随深度增加,声速呈正梯度分布(举例说明)。 在混合层中,声线几乎被完全限制在表面层中传播,声线不断受到海面的反射,对于小掠射角度的声线在混合层的底部不断发生反转,因而,声信号???表面声道中可远距离传播。如右图所示。 1、表面声道“线性”模型和声传播 根据表面声道传播的主要特征,把声速简化为线性正梯度分布: 式中,为海表面声速值,为海表面混合层的厚度。 (一)声线和参数 混合层内声速分布和声线如下图所示。、、、分别为海面、声源、接收点和混合层厚度处的声速;、、、分别为海面、声源、接收点和混合层厚度处的掠射角。它们满足如下关系: (1)反转深度和临界声线 反转深度:在表面声道中传播的声线发生反转的深度,称为反转深度。 反转深度特点:声线的掠射角。 根据折射定律,可得反转深度: 同理可得: 一般来说在表面声道传播的声线掠射角都是小量,近似可得: 临界角:在表面声道层深处发生反转的声线,其声源处和海面处的掠射角最大,称为临界角;该声线为临界声线。 注意:当声源处掠射角或海面掠射角的声线被束缚在声道内传播,称为“声道声线”;反之,未被束缚的声线越出表面声道,进入深水域中,在传播时经历海底反射,有较强的衰减,因而在较远距离上可被忽略。 (2)跨度 跨度D:声线在海面相邻两次反射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声线传播水平距离公式: 海面掠射角声线的跨度D: 跨度D与反转深度的关系: 由跨度的表达式可知:海面掠射角越大,跨度也越大。则有: 最大跨度 最小跨度: 最小海面掠射角声线:, 最小海面掠射角: 最小跨度: 举例:由乌德公式可求得(),,则临界声线海面掠射角,最大跨度。 (3)循环数N 循环数:在声源与接收之间所容纳的不同掠射角声线跨度的数目,称为循环数。 假设声源和接收器位于海面附近,相距为,有许多不同循环次数的声线可以达到接收点,它们在海面处的掠射角满足方程: 则掠射角为: 讨论: 循环数N越大,声线越接近海面,相应于沿海面传播的声线。 循环数N越大,相邻声线的掠射角越接近,声线越密集,声能越集中。 声源辐射到层厚内的声能量W与掠射角有如下关系为: 声源辐射声能主要集中在海表面层附近,类似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二)传播时间 声线经过微元的传播时间: 根据折射定律,可得: 传播时间: 跨度的传播时间: 假设声源与接收器靠近海面,则有源到接收器N次循环的声线的总传播时间近似为: 循环数N的声线掠射角为: 利用级数,则有: 讨论: 最接近海底传播的声线,传播时间最短,最先到达接收点;最靠近海面传播的声线,传播时间最长,最后到达接收点。换句话说,声线在海面反射的次数越多,其传播时间越长。 单位时间内到达接收点的声线数目随N增加而增大。 举例:大西洋实验记录:爆炸声源位于700米深,接收点位于1200米深,两者相距1880米。 确定信号的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